马彦先
1931年3月的一天,湖南省湘阴县一个名叫李志强的女子,接到了一封寄自上海的来信,这是李志强日夜盼望,望眼欲穿等待的一封家书。她欣喜万分,她以为马上可以看到丈夫熟悉的笔迹,思念的言语。然而,打开信封,两张信纸上竟空无一字!李志强惊呆了,这是一封无字家书!她想起了爱人在临别时对她说过的一句话:“如果我牺牲了,会托人给你寄一封空白的信,你见了这封信,就不要再等我了。”一霎时,李志强只觉天昏地暗,整个世界一片可怕的寂静。她无力地瘫坐在地,失声痛哭,她还没来及告诉丈夫,咱们的儿子出生了,他和妈妈一直在等着爸爸回家!
这封“无字家书”的主人,就是烈士陈毅安。
陈毅安,湘阴人,他是毛主席亲自签发的九号烈士,“黄洋界上炮声隆,报道敌军宵遁”,他也是毛主席在《西江月·井冈山》名句中以一胜十的骁将,彭德怀曾为其题词:“生为人民生的伟大,死于革命死得光荣!”
陈毅安,他也是李志强爱了一生的人!在戎马倥偬岁月,他先后给爱人留下54封家书,用率真、温馨表达牵挂,诉说相思。而最后一封家书——第55封家书,却只是两张片言不见的白纸,给后人留下悲壮豪迈、荡气回肠的爱情故事。
一封“无字家书”,令多少人潸然泪下……
陈毅安于1905年出生于湖南省湘阴县,15岁在湖南省立甲种工业学校机械科学习,也正是这一年,他和“马列主义”谈恋爱了。当然,那是精神恋爱,李志强才是他一见钟情的女子。
1921年,陈毅安在恩师邹先生家遇上了师母的外甥女,当时在湖南省立第一女子师范就读的李志强,这次偶遇,爱神丘比特之箭就将两个年轻人的心永远连在一起。
动荡岁月,这对恋人聚少离多,只能靠鸿雁传递相思。
1926年1月,陈毅安考入黄埔军校。读军校意味着随时有可能为革命牺牲,为免恋人担心,陈毅安写信开导李志强:“你说你毕业后出来当教员,把一些青年子弟要教成爱国者,来为国家流血。你不愿你的爱人流血,而要别人去流血,这真是笑话了。……你说不要糊糊涂涂的死了,这也不错。但是为革命而死,为民众谋利益而死,是不是糊糊涂涂呢?假若是的,那中国一定没有烈士,革命也永远不能成功。”
1926年10月,陈毅安毕业后分配到堂兄陈嘉祐的教导师任第3团3营7连党代表,参加北伐战争。他在信中向李志强表明志向:“我毅然决然,把我所学的革命技能,不顾一切的工作起来,不达到我的目的地——烈士墓不止。”在他的影响下,李志强也加入了共产党。
1927年7月,国共合作关系彻底破裂,陈毅安毅然走上武装反对国民党反动派的革命道路。他参加了毛泽东领导的秋收起义,一起开创井冈山革命根据地。在黄洋界保卫战中,他指挥两个连击退敌人四个团,守住了井冈山大本营。
1929年,陈毅安在战斗中负重伤,回到家乡养伤。在长达八年、聚少离多的爱情长跑后,他终于迎娶了心爱的姑娘。1930年6月,他告别结婚刚刚9个月而且已有身孕的妻子,应彭德怀之约重返战场,任红三军团第八军第一纵队司令员,在长沙战役中担任前敌总指挥。然而,正是在这场战役中,陈毅安不幸牺牲。当时陈毅安在前沿阵地指挥作战,敌人一挺机枪突然从侧面向他开火。他腰部中了四弹,血流不止。由于伤势严重,流血过多,经急救无效而牺牲。时间永远定格,那一年,他25岁……
1931年3月,李志强生下儿子,这是她与陈毅安爱的结晶,她时刻期盼着爱人早日回家。从前的书信很慢,一生只够爱一个人。一天,李志强终于盼来了陈毅安寄来的第55封家书。
这封寄自上海的无字家书,是陈毅安牺牲一年后,他的战友忍了又忍,按照他的嘱托寄出的,战友不想再欺瞒那个可怜的女人,何况那个时候志强已经有了孩子,这个孩子从来没有见过他的爸爸。
“亲爱的毅安,你应该好好的,不可能牺牲!家里还有我和儿子等着你回来啊!”李志强不相信陈毅安会牺牲。李志强明白,自从爱上陈毅安,也就爱上了他的理想,爱上了他的革命。
面对爱人留下的无字家书,李志强一直不愿意相信他已经牺牲,从未放弃打听他的消息。1937年9月,李志强将一封信寄到延安,二十天后,她收到彭德怀的亲笔回信:“毅安同志为革命奔走,素功卓绝,不幸在1930已阵亡。”心爱的人真的为革命牺牲了!李志强悲痛欲绝,拥着年幼的儿子陈晃明失声痛哭。
陈毅安在戎马倥偬岁月,先后给爱人留下54封家书,用率真、温馨表达牵挂,诉说相思。李志强细心保存了陈毅安寄来的54封家书,这是爱人献给她的滚烫的爱,也是爱人呈现给她的比爱情更宽广的爱。也正是通过这些书信,李志强渐渐理解了陈毅安执着的革命追求。她把陈毅安的每一封来信都悉心保存,并一直默默等候着他的归来。而最后一封家书——第55封家书,却只是两张片言不见的白纸,给后人留下悲壮豪迈、荡气回肠的爱情故事。
李志强守着54封家书,终身没有再嫁,54封信化作了李志强对陈毅安的不尽思念和爱恋。1983年,李志强在北京病逝,如愿与爱人陈毅安合葬在井冈山龙市,一对恋人终于可以长相厮守,安安静静地倾诉对彼此的思念和深情。谈起先辈的故事,陈毅安的孙子陈正烈深有感触,他说:“我爷爷和奶奶在一起只有一两年时间,可奶奶为爷爷守了六十多年。”
一封无字家书,两颗挚爱之心!陈毅安和李志强的红色爱情,以自由为魂,以人民为天,忠诚浪漫,感天动地!就像匈牙利著名诗人斐多菲在《自由与爱情》里说的:生命诚可贵,爱情价更高,若为自由故,两者皆可抛。
当我们重温这一段永恒的爱情,从“无字家书”里,我们看到的是满满当当的灼热爱意,是对爱人的爱,对国家的爱,对信仰的爱,有我们无法企及的崇高与浪漫。今天,我们也在追寻自己的爱情,对祖国的忠诚,对妻子的挚爱,在大爱中流露小爱,才是共产党员最美的爱情。
最后,用舒婷的一首《致橡树》,致敬陈毅安和李志强的红色爱情。今日之幸福来之不易,不忘先烈,砥砺前行。
我如果爱你——
绝不像攀援的凌霄花,
借你的高枝炫耀自己;
我如果爱你——
绝不学痴情的鸟儿,
为绿荫重复单调的歌曲;
也不止像泉源,
常年送来清凉的慰藉;
也不止像险峰,
增加你的高度,衬托你的威仪。
甚至日光,
甚至春雨。
不,这些都还不够!
我必须是你近旁的一株木棉,
作为树的形象和你站在一起。
根,紧握在地下;
叶,相触在云里。
每一阵风过,
我们都互相致意,
但没有人,
听懂我们的言语。
你有你的铜枝铁干,
像刀,像剑,也像戟;
我有我红硕的花朵,
像沉重的叹息,
又像英勇的火炬。
我们分担寒潮、风雷、霹雳;
我们共享雾霭、流岚、虹霓。
仿佛永远分离,
却又终身相依。
这才是伟大的爱情,
坚贞就在这里:
爱——
不仅爱你伟岸的身躯,
也爱你坚持的位置,
足下的土地。
人生自古伤别离。战争年代,革命先烈纷纷告别亲人,投身革命。英烈们在戎马倥偬中,怀念妻儿音容;在枪林弹雨中,砥砺爱情风雨。陈毅安就是无数的革命先烈中的一员。正是无数个陈毅安、和他一样的人,铸造了我们党的辉煌、铸造了我们国家的辉煌,给我们留下了最温暖的的人间大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