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怀评同志遗像(1937.6.15---2022.10.24)享年86岁
新红网讯(记者陈龙狮)中国共产党优秀党员,胜利油田教育事业的开创者、发展者、集大成者,老八路徐子仁的儿子徐怀评同志,于2022年10月24日在北京大学人民医院逝世,享年86岁。
根据徐怀评同志治丧委员会的通知,鉴于疫情复杂,依据家属意见不举行追悼会,但将举行“徐怀评同志追思会”。现商定:在2022年11月13日9-11时,在北京京郊殡仪馆举行。欢迎徐怀评同志的生前的亲朋好友报名参加,将采用线上线下的方式举行。
附件1:徐怀评先生祭文
革命家庭和烈士的后代,优秀的中国共产党党员,胜利油田教育事业的开创者、发展者、集大成者徐怀评先生,于2022年10月24日在北京大学人民医院逝世,享年86岁。
徐怀评,1937年6月15日出生于山东省费县。父兄均参加共产党领导的沂蒙山抗日队伍,在八路军115师指挥下参加了多次战斗,其父为费县抗日游击大队大队长,其兄血染革命圣地光山头。
出身于革命家庭的徐怀评,怀揣建设新中国的理想,刻苦学习,奋发图强,1960年高中毕业后以优异成绩考入北京地质大学(现为中国地质大学)。在校期间积极进步,表现优秀,1964年5月光荣地加入了中国共产党。
1964年7月大学毕业后,徐怀评选择去了刚刚开发的胜利油田。1964年6月至1965年6月在胜利油田钻井队实习。1965年6月至1966年6月到胜利油田九二三厂半工半读学校任教。1966年6月调入胜利油田教育处工作,历任教育处干部、副处长、处长、党委书记等,1996年6月晋升教授级政工师。2002年光荣退休。徐怀评先生曾荣获胜利油田勘探开发建设40年勋章(1964-2004),荣获教育部、财政部颁发的全国“两基”工作先进个人等多个荣誉称号。
徐怀评先生的一生,经过了建国前的血腥风雨,经受了“文革”的动荡混乱,经历了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的改革开放。作为出身于革命家庭和烈士的后代,他积极上进,抱着建设新中国的决心,在大学就加入了中国共产党,不论形势如何变换、所处环境如何恶劣,他始终不忘初心,坚定地跟党走,赓续父兄一代的梦想和追求,把自己的一生献给了祖国的建设事业。
胜利油田在开发初期,大批家属和孩子跟随丈夫来到了荒原。这里没有教育基础,没有基本的办学条件。为了油田的稳定和发展,为了祖国后代的培养,他在油田的基础教育领域辛勤耕耘了40年,为油田教育事业的奠基和发展不遗余力地工作,是油田教育发展和壮大的的奠基者、开拓者、发展者、见证者。
在他担任副处长、处长和党委书记的上一世纪八、九十年代,正是在他的领导和决策下,成为油田各类教育发展的鼎盛时期,成为集学前教育、普通教育、职业教育、高等教育和成人培养为一体的油田教育培训的集大成者,是油田各类教育事业发展的最好时期之一,也成为教育对胜利油田产生重大影响力的时期之一。
徐怀评先生是胜利油田教育培训事业的杰出的奠基者、领导者,他集中代表着胜利油田办社会时期的一段辉煌历史,也是为历代油田职工和子女的幸福未来带来福音的优秀的共产党员。
退休后的徐怀评先生投身于红色教育事业,多次到学校、乡村、文化站等传播红色文化,传承红色基因,积极推动费县的红色基地建设,为教育事业和培养一代新人而继续努力。
徐怀评先生的一生,是为了祖国建设的一生,是为了油田人民福祉而忙碌的一生,是勤政廉洁、传承红色文化的一生,是一座象征了老一代创业者、发展者的丰碑!
徐怀评先生驾鹤西去,走完了坎坷崎岖的一生,走完了艰苦奋斗的一生,他业绩辉煌,英名永存。他给我们留下了丰厚的人生经验和精神财富,让我们永远地缅怀他、纪念他!
徐怀评先生千古!
高 峰 校长
2022.10.25
备 注:中国科学院附属玉泉教育联盟总校长,正高级教师,北京高级校长。北京市海淀区政府督学、北京市十六届人大代表,全国幸福教育学校联盟发起人。他是徐怀平同志的老部下,时任胜利油田教育培训处办公室主任。
附件2:徐怀评父亲徐子仁先生生平
徐子仁 ,生于1900年,山东费县人,祖上赤贫,曾参加东北军,担任过爱国将领张学良部属黄显声的副官,培养了强烈的爱国思想。
七七事变后,徐子仁义愤填膺,毅然辞职回乡,以联庄会的名义组织抗日武装并担任会长,之后又壮大成立了联庄会自卫团,在鲁南地区开展游击战争。他先后成功地组织指挥了高家岭伏击战、陈家围子伏击战、小峰山剿匪战、庙山阻击战、长辛桥伏击战等。他带领的第二大队后编入边联支队,也称八路军一一五师教导第二旅第五团,他所带领的第三大队也称为第三营。这支抗日队伍果敢顽强,骁勇善战,纪律严明,在抗日战场上屡建奇功,为巩固和发展鲁南革命根据地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
由于徐子仁卓越的军事指挥才能与丰富的战斗经验,他于1940年10月光荣地加入了中国共产党,成为一名政治可靠、作风过硬、立场坚定的优秀军人和政工干部。
他的家成为中共山东分局至延安的一个交通站,徐向前等许多高级干部在这里吃住过往; 他们曾经护送刘少奇、陈毅等中央领导同志顺利通过津浦铁路线;他有缘亲聆罗帅、徐帅的教诲,提高了认识,开拓了视野,增长了才干。他的家是中共临费县委驻地;他的家又是费县抗日游击大队的诞生地。在这里,他把自己的自卫团整编成八路军一一五师东进支队的下属武装,配合主力部队,建立抗日区政权。他率领鲁南军区五团第三大队,歼日寇、斗伪顽、灭恶匪,开辟秘密交通线,并与威震敌胆的铁道大队成东西犄角之势。抗战胜利后,又奉命共同整编为解放军第八师,成为华东战场上著名的劲旅。
建国后,徐子仁致力于国家煤炭事业,辗转云南边陲。在政治运动中却遭受了不公正的待遇。但是,徐子仁坚持党性,忍辱负重,高风亮节,忠于职守,兢兢业业,直到他1979年平反昭雪,彻底恢复名誉。他不幸于1985年病逝,安葬于家乡光山群峰耸翠间。
消息来源:澳门法治报
责任编辑:陈龙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