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云南各族人民心目中的好书记——闫红彦
发布人:彩虹   更新时间:2024-02-01    点击:157566次
  

王放

 1.jpg  

       在上个世纪那场政治浩劫的1967年1月,祖国西南边陲的昆明,一位功勋彪炳的开国上将,时任中共云南省委第一书记,昆明军区第一政委的的闫红彦被“四人帮”挑动起来的造反派在批斗中迫害致死。他们还给他扣上自绝于人民,死有余辜的罪名。这位被毛主席夸赞的好同志,为开创西北红军,建立西北革命根据地,为中国革命屡立大功的老将含恨离开人间。十多年后党中央为它彻底平反,再度出山的邓小平说下这样一段话:“闫红彦是个好同志,我了解他。他在云南工作搞得很不错。这个人正派、耿直、刚强,要不是林彪,四人帮迫害,他不会死。也没有死,他的精神、品格和英雄业绩是永存的。他在云南勤奋工作了七年,云南各族人民在心中永远怀念这位好书记。

(一)   

       闫红彦出生在陕西的安定县,十六岁加入共产党。大革命后在残酷的白色恐怖下,他参加了党领导的清涧、韩城等暴动和渭华起义,虽经失败意志不减。他持枪转移到山西又在那里搞武装建立晋西游击队。后来奉党指示,率队回到陕北,在特委的领导下转战陕北和陇东,与坚持斗争的刘志丹,谢子长等回合成立西北反帝同盟军。1932年改编为中国工农红军陕甘游击队。打出西北第一面工农红军旗帜,建立起革命根据地,不断粉碎反对派的围剿,点燃起西北地区革命的火焰,为后来中央和其他各路红军经过长征来到西北扎根落脚创造了条件。刘志丹、谢子长、闫红彦三人都先后担任过陕甘游击队的总指挥。就在红军根据地不断发展的时候,执行王明路线的陕西省委派来特派员杜衡,这个后来叛变投敌的钦差大臣污蔑刘、谢和闫红彦为右倾机会主义,逃跑主义,将他们全部撤职并记为党察看处分。陕甘游击队改编为红26军四十二师红二团。杜衡自任军、师、团三级政委,并将队伍带出根据地进攻敌人重兵集结的关中。闫红彦等虽据理力争没有结果。她和谢子长被迫前往上海中央局接受审查学习,从此闫红彦离开了西北,离开了多年战斗的红军队伍。
       在上海闫红彦通过了审查,中央局撤销了对她莫须有的处分,先前在中央特科后又被派往华山抗日前线,从事兵运工作,1934年7月中央又派她去苏联参加国际代表大会。在苏联,她进入苏联红军陆大和国际列宁学院学习。她虽然身在异国,心里始终牵挂国内。1935年4月,她受共产国际指派,回国去打通国内红军因长征而中断的电讯联络,她已惊人的毅力将联系用的英文密码全部熟被于心,不等共产国际大会召开就起身回国,她绕道行走了八个月来到北平,获知中央红军经过长征已到陕北,又马不停蹄赶到瓦窑堡,在那里找到党中央,这已是1935年的12月25日了。当闫红彦见到毛主席汇报了工作后,毛主席亲切的握着她的手说:“感谢你千辛万苦完成了共产国际的大任务,你为中国革命立下大功!”从此闫红彦直接在党中央毛主席领导下驰骋转战在陕甘和黄河两岸。她先是担任黄河游击师师长,后又担任红30军的军长,为保卫中央浴血战斗。毛主席曾说过这样一段话:“闫红彦是一位好同志,在陕北苏区、陕北红军、陕北党的建立过程中,除了刘志丹、谢子长,属闫红彦贡献大。”闫红彦因为战斗英勇被战友们誉为“夏伯阳”式的勇将。

(二)   

      抗战时期,闫红彦但任八路军留守兵团警备一旅政委,战斗在保卫中央、保卫边区的一线。在此期间,她还参加了中央党校的学习,思想理论得到提高,他作为代表还参加了党的第七次代表大会。
       1945年9月闫红彦被调任中原担任中野散纵的副司令和副政委,从此成为刘邓麾下一位能做政治工作又能率军打仗的虎将。在解放战争中,他配合陈钖联司令员先后参加了邯郸战役,后又投入平汉、陇海等一系列战役。1947年8月刘邓大军挺进中原,千里跃进大别山,像一把钢刀直插蒋介石的心脏。闫红彦的政治工作非常及时,鼓励大家克服困难全军士气高涨。在重建根据地时,他们发动群众肃清民团和土匪一边训练一边打仗。当国民党集中三十多个旅围剿时,三纵打了一场漂亮的伏击战,全歼敌八十八师六十二旅打死打伤的俘敌四千余人,这是我军在无后方依托下取得的重大胜利。在国共大决战的淮海战三纵先是奉命攻克宿县歼敌一个师,切断敌人徐州的联系,保证了对徐州守敌的包围。在第二阶段他们在双堆桨阻击全部美式装备的黄维兵团。陈阎首长将指挥部设在战场上,一辆被打坏的敌坦克下挖的洞里。亲自指挥部队血战十余日,一方面保证兄弟部队消灭敌兵团,另一方面拖住黄维,为最后消灭他赢得时间和战机。在战斗最激烈的时候,指挥部距敌人的公事近的连敌人枪上的刺刀都能看清,身为指挥的闫红彦,哪里战斗最激烈他就奔向那里指挥,浑身上下全是血迹。有一次他在七旅,敌人的炮打来,警卫员一下扑到了他,卫生员以为他负了伤,急忙叫来担架,谁知道他从土里爬出来嘿嘿一笑:“还是我的命大!”12月15日,我中原攻克双堆桨全歼黄维兵团,打扫战场时七旅两个通讯员在敌人的坦克中活捉了黄维。闫红彦高兴地说:“两个小兵逮住一个大司令。”因为连续作战和操劳闫红彦头上一块头发突然白了,政委邓小平开玩笑:“老闫像伍子胥,不过没关系,以后还会变黑的!”   
      1949年2月闫红彦担任二野三兵团副政委兼政治部主任,最后刘邓大军投入渡江战役,开始了解放全中国的战斗。10月1日新中国成立,11月三兵团开进川黔解放大西南,横扫国民党残敌,引来了全国的解放。1955年解放军授衔,功勋卓著的闫红彦被授上将。

(三)   

       1959年8月,庐山会议结束时,闫红彦被任命为中共云南省委第一书记、昆明军区第一政委。此前他是中共西南局书记处书记,四川省委书记和重庆市委第一书记。1956年在党的八大上,他被选为中央候补委员。闫红彦党性很强,无条件服从组织安排,但这次调动,他还是极为忐忑。他找到邓小平和彭真向他们倾诉心中的困惑,那就是刚结束的庐山会议和对彭总右倾机会主义的批斗,他想起当年在陕甘根据地时,王明路线对他和刘志丹、谢子长所扣的帽子,也正是右倾机会主义。他在庐山心情苦闷、压抑,所以没有发言,现在让他去云南,他怎么传达会议精神?又怎么领导那里反右倾的斗争?邓小平给他的答复就一句话,那就是:“从实际出发,该怎么做就怎么做呀!”他心中有了底,就于九月来到了云南。   
      闫红彦可谓是临危受命主政云南的,因为那时的云南正经历一场混乱。一是水肿病人大量饿死,二是边民十多万出逃境外,这些事惊动中央,震动全国,也引起邻国的不安。而前任的省委第一书记不仅直接受水肿病的牵连而且处置不利,他给毛主席写了检讨信,只提到自己官僚主义,不关心群众生活,但没有找到真正原因,所以中央才有了一纸调令,调换了国家两员开国上将,这是闫红彦上任之前就遇到的两件急待解决的棘手难题。   
      1959年秋,轻车简从的闫红彦开始了他半年的深入基层的调查研究。为什么这么好的自然条件,这么丰富的矿产资源,这么广袤的森林覆盖,这么多适宜于各种经济作物生长的云南省,却有成千上万任、认被饿死或外逃,他要寻找问题的正解和解决办法。他的足迹踏遍云南的山山水水,走进各州各县的基层,深入各少数民族的村寨,找到各族的干部和群众。他还找来专家学者召开各种座谈会,他向各方群众了解云南的人文历史,在掌握大量第一手资料后开始动手解决问题。   
      云南地处边塞,有四千多公里的边防,与缅甸、越老挝接壤,与泰国毗邻。是面向东南亚的水路大通道。云南也是多民族杂居的地区,全省三分之一是少数民族,中国五十六各民族中云南就有二十六个,有十三个民族在云南国境居住,各民族经济文化发展差异很大,有些少数民族刚刚脱离原始氏族社会阶段。由于历史的原因,云南虽有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但经济并不发达,人民群众的生活仍未脱离贫困,更主要的原因就是五十年代许多人为的因素,阻碍了当地的生产发展,各种政治运动一个接一个,在那个政治统一一切的年代,干部和群众哪有经历和时间考虑生产发展?在这种完全不顾便将实际“五风”盛行的情况下,许多口号震耳欲聋:“跑步进入社会主义”“三套锣鼓一起响”“一年之内实现两次革命”“跑步进入共产主义”等等给党的政策带来极大的损害。“一大二公”“一平二调”一步登天的做法伤害了各族群众的利益,许多干部为求自保越左越好,不讲实际不讲条件不讲民族特点不讲边塞情况特殊,一句话极左的思想、极左的政策、极左的行为破坏了边疆地区的生产,也严重印象了云南的安定。   
      闫红彦抓住了云南问题的关键,他以大无畏的精神在那个极左盛行的年代里,大刀阔斧的烧起他的头几把火。第一把火是在1960年下半年烧起的,他主持省委制定出“照顾大局 服从稳定 继续坚持 慎重稳进的边疆工作方针”逐步实行更牛下放,取消粮食统管,按劳动工分分粮到户以及扩大农村自留地,开放自由市场,坚持按劳分配的原则。根据实际把边塞地区农村的所有制坚决退回到1958年以前。在省委三级干部大会上,闫红彦反复宣讲左倾思想路线带来的危害,讲解生产关系必须与生产力相适应的道理,指出社会主义是社会发展中很长的历史阶段,绝不能违背客观发展的规律,谁违背了他,谁就要付出代价,受到历史的惩罚。1963年春节邓小平视察云南,闫红彦向他作了汇报,得到了支持,他的决心更大、信心更足了。   
       闫红彦烧的第二把火就是亲自解决那两庄棘手的难事:水肿病死人和边民外逃。原来造成缺粮死人的直接原因来自1958年,在人民日报上发布的一份全国农田水利进展情况的统计表,那上面报道了全国各省区完成水利工程的进度,云南排名全国倒数第二,于是好大喜功的原省委第一书记谢富治坐不住了,他立即批示全省动员,数日之内必须迎头赶上,达到生产率90%以上,每天干活保证9-10个小时,日夜赶工,还具体提出按级负责,包公完成任务。《云南日报》社论:“只有想不到的,没有办不到的;不是不可能,而是敢不敢胜利。”省委把这件事提高到两条路线的高度,号召拔掉右倾保守下游的白棋,插上力争上游的红旗,消灭落后县。再加上那年下半年,又掀起钢铁翻番的群众运动。于是1600万人的云南竟出动了300万人修水利,400万人炼钢铁的“壮举”,直接导致灾难的发生,最后中央不得不走马换将。高征购加上1957年云南粮食减产又有大战水利、大炼钢铁,劳动时间长强度大,是饿死人的直接原因。但根子还是政策路线上的左倾。更可怕的是,灾害发生了许多干部不是主动救灾而是担心自己被打成右倾,害怕被社会主义抹黑而不报告不处理,甚至有人报告上面也不积极解决。闫红彦抓住陆良事件、金华事件进行典型解剖,在全省干部中进行教育,大力表扬时任怒江州委副书记和白族干部王旭,是他在第一时间得知灾情上报省委,而对知情不报的所有相关部门和领导予以怒斥:不管人民群众的死活,要这样的领导干什么?还是不是共产党?他大刀阔斧的表彰一批、处分一批、撤职一批使党员干部在思想上受到震动。省委从省州县医院和卫校,以及昆明军区驻军部队的医院抽调医护人员组成多支医疗队,带着药品紧急奔赴各肿病严重的地区医治抢救病人,驻军十四军腾出营房收治病号,到1960年5月基本上控制了肿病死亡的蔓延。  
       闫红彦向中央紧急请调粮食进行救助,具体规定每个水肿病人粮食、蔬菜和肉类补助的标准,派人专项监督,保证落实。当他深入到一个公社发现那里征购粮食,使得群众只剩下三天的口粮时,气得当场就撤了那个公社的书记,命令他们马上停止征粮,因为他们谎报虚报产量,害的群众几乎把口粮全部上缴,完全不顾群众的死活。闫红彦亲自给毛主席写了一封信,详细汇报了云南农村群众生活的艰辛,提出了调整改进所有制、宽与民的解决办法,撤销了人民公社的大食堂并在边疆少数民族地区实行特殊政策,开放市场和自由贸易,得到毛主席的支持,稳定了大局促进了安定,边民外逃得到了控制。
       为了促进生产和经济的发展,省委制订了一系列适合当地实际的政策,发展多种经营改善民生促进贸易。他率先冲破“三级所有”试行生产队自主核标,克服平均主义大锅饭,放宽“小自由”把生产民营活动交给农民。在山区实行“特产抵交公粮”“三三制”等促进云南各省经济发展,这些制度政策实行了几年,取得很好的效果。到1964年云南省经济得到全面的恢复,人民群众生活得到改善,那年周总理出访缅甸来到昆明,对云南的发展以及闫红彦的工作给予了充分的肯定。1962年中央七千人的大会上闫红彦做了重点发言,他介绍了在云南的工作,受到与会代表的好评。

2.jpg

       闫红彦在云南工作了7年,始终秉持党的实事求是精神,不唯上只唯实,在那个一切以阶级斗争为纲,越左越好的时代是多么难得啊!不随波逐流人云亦云,所想所做全以人民利益为主,表现出一名共产党人高盛的情操。1966年文革中“四人帮”为篡党夺权打倒邓小平,把枪口对准了闫红彦,希望找到陷害邓小平的证据,但正直刚强的闫红彦与这祸国殃民的奸人进行了不屈不挠的斗争。就在他被拉出批斗的前夕,他还在电话中与那位权高势大的陈伯达奋力争辩,指责他们的做法误国害党,以至他最后被活活打死!   
      半个世纪过去了,一些云南上年纪的老人常常提起闫红彦,人民不会忘记在艰苦年代为人民做好事的人。云南边疆儿女深深怀念着那位来自陕北黄土高原上的好省委书记——闫红彦!


      作者简介:

      王放为三秦儿女红色宣讲团团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