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黄子文——战胡匪奋不顾身
发布人:彩虹   更新时间:2024-06-20    点击:175492次
  

王放


三原县是一个英雄辈出的地方,古有李靖,今有于右任,黄子文等。

今天,我们主要讲一讲三原县烈士黄子文的故事,通过他的英雄事迹,让我们一起重温这段波澜壮阔的历史。

1.jpg

1909年5月11日,黄子文出生在陕西省三原县陵前镇甘涝池村,一个富裕的农民家庭。10岁时,接受启蒙教育,他对先生讲的垂缰衔环、岳母刺字的故事铭记于心间,他懂得了舍生取义、精忠报国的道理。父亲给他讲靖国军反对帝国主义及其走狗北洋军阀的故事。在他幼小的心灵里留下了深刻的烙印,为他人生道路上的抉择奠定了基础。黄子文十四岁升入三原县中学学习。当时,正是陕西学生运动高涨之际,在学校任教的教员中,绝大多数系京、沪几所大学的毕业生和留学生,云集了一批参加过五四运动的渭北籍的早期共产党员,刘天章、李子洲、魏野畴、杨明轩、赵葆华、李晓初、张耀斗、郝梦九等人,他们以学校为阵地,宣传进步思想,三原一时成为渭北各县学生运动的中心。

1925年3月,中国民主革命伟大的先行者孙中山先生逝世,举国哀悼。16岁的黄子文在共青团三原特支的领导下,参加了悼念活动。5月,黄子文亲历了声势浩大的驱吴运动。他逐步由一名爱国主义者转变成一位追求革命的热血青年。同年,黄子文考入上海中华职业学校。拜于右任先生为师,他和在三原相识的蒲克敏、张资平等同学参加了“陕西同乡会”,秘密传播苏联十月革命的经验,走苏联十月革命的道路。

1926年,黄子文加入了中国共产党。参加了周恩来等领导的上海工人第三次武装起义。这次斗争的胜利,使黄子文清楚地看到了工人阶级的力量,懂得了枪杆子的重要性。“四一二”蒋介石发动了反革命政变后,黄子文报考了黄埔军校武汉分校。学习期间,他一面学习军事知识,一面继续阅读进步书刊。军校师生对马克思主义与中国革命关系、共产主义与三民主义关系的激烈讨论,深刻的启发、教育了黄子文。对他后来在渭北革命根据地农民运动的开展有了很大的影响。“八七会议”后,黄子文辗转回到陕西,按照“八七会议”精神,实践毛泽东的农运思想,效法黄、麻农民的壮举,开展武装斗争,解救广大劳苦大众。他在三原贯彻中央“八七会议”和省委“九二六会议”精神,重新点燃渭北地区农民斗争的星星之火,负责全县农民运动工作。黄子文回到家乡,与武字区早期共产党员、农民协会副主席唐玉怀和农协骨干习浩胜接上了关系。重新组织农民协会,发动群众建立农民革命武装。黄子文说:“我们应该建立一个自己的组织,就叫抗敌委员会吧!”大家推选孙志刚任主任,李天宝任副主任。下设五个分会。为了筹集经费,黄子文卖掉家中土地,又用“苦肉计”让母亲把家中藏得银元拿出来购买武器。从此,渭北地区建立起了第一支革命武装队伍。他们活跃在三原武字区、心字区和富平石川河西的淡村一带,有力的开展了抗粮、抗捐和打土豪斗争。

1928年5月1日,渭华起义爆发。中共陕西省委和三原地委组建了武装围城指挥部,黄子文任总指挥,杨致中任游击大队长。5月3日,武装围城爆发。胡景铨部率四个连的兵力,从富平出发到达武字区,与黄子文接头后,连夜南下,到达三原南城东稍门外。杨致中率领游击大队和武字区农民武装到西城门外。围城指挥部设在城西申家堡,天亮后,攻城开始。在敌强我弱的情况下,武装围城遂告失败。习仲勋回忆讲:“当时我在三原县城监狱中就听到了武装围城的枪声,可以说是打响了渭北地区革命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统治的第一枪。”民国十八年,关中发生了历史上罕见的旱灾,军阀、土匪的掠夺骚扰,渭北一带广大灾民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黄子文说:“现在灾情严重,我们不能眼睁睁的看着大家饿死。号召大家进行募捐,特别对地主豪绅要下捐粮的数量。”他们在陵前镇西王堡成立了武字区地方筹赈委员会,黄子文为主任。他宣布:“筹赈期间,停止地方行政人员的一切行政权力,只能以个人名义参加筹赈工作。”不到一个月,共筹粮80余石。按大人每人3升,小孩每人2升,解决了3700多名无粮群众的临时困难。此举赢得了群众信任。筹赈自救活动,引起了当地豪绅和反动当局不满。敌人将黄子文、黄子祥逮捕,并将其吊起严刑拷打,用炭铣烙烤,黄子文宁死不屈。多次审讯无果,遂先将其兄黄子祥释放,让筹钱作抵押,再释放黄子文。黄子祥向家里和组织说明了事由,党组织与群众立即筹集资金,黄子文的母亲也东借西凑了800银元,救出了黄子文。随着渭北农民革命斗争日益高涨,引起了国民党当局的恐慌,急调当地驻军围剿。渭北斗争形势恶化,黄子文不能再在三原一带从事革命活动,省委决定让他去天津北方局工作。黄子文再次回到三原工作已是1932年2月,他首先分期对新吸收的党员进行培训,以提高大家的政治、军事素质。特邀中国工农红军陕甘游击队总指挥刘志丹到武字区,给学员讲游击战术及各类军事知识。为创建渭北革命根据地培养了一批干部。学习班结束后,征得组织同意,他与刘志丹离开武字区,北上陕甘边区。

1932年8月1日,黄子文在武字区游击大队的基础上,成立了“渭北游击队”。同月,根据中共三原县委指示,成立了“武字区革命委员会”。8月中旬陕甘游击队第二支队特务队队长程双印被害,该队由习仲勋带到武字区,改编为武字后区游击队,陈国玺任队长,习仲勋任指导员,活动于三原、富平、耀县一带,极大壮大了渭北游击队的力量。

1938年5月,当黄子文再次回到三原县时,三原各界人士和广大群众的抗日救亡工作,已轰轰烈烈的开展起来。他与县委派驻武字区谈国帆及共产党员王瑞琪商议后,利用自己在瓦窑堡兵工厂学到的技术,自筹经费,在自己的旧窑里办起了地下兵工厂,为武装抗日修理枪支,制造手榴弹。随后,又在长坳堡办起了“女子义务学校”,招收武字区和富平县西原的青年妇女以纺纱织布为掩护,学习文化、时政和党的知识,为抗日救亡培养妇女干部。发动组织广大妇女为抗日前线的战士做鞋袜、缝棉衣,有力地支援了前线。

1946年春,经地下党的多方活动,黄子文担任了陵前乡乡长。那个时候,正是国民党政府不断派遣特务,潜入边区,搜集情报,暗杀绑架共产党员和进步人士的关键时期。黄子文利用自己的特殊身份,多次送出情报,保护了革命人士和地下党员。一次,黄子文去渭南办事,偶尔听到敌人要抓捕地下党员张文华、王璋峰的消息,他立即赶到张文华家告知此事,见张文华不大在意,他急了,“没你说的,你快走!”张文华这才知道情况紧急,出去躲避了半年,免遭杀害。张文华后来回忆起此事,仍十分感动地说:“子文是在冒着生命危险救同志的啊!”1947年3月,黄子文接到中共中央西北局习仲勋的指示,要求他把陵前乡的武装拉到边区。在此情况下,决定起义参加保卫边区的战斗。5月4日晚,传来了解放军警一旅攻打耀县的枪炮声。黄子文决定提前起义。5日晨,黄子文令孙志正迅速集合陵前乡自卫队员,并密切监视马额乡自卫队动态。两乡的乡公所相距不足10华里,马额乡公所所在地坡子村,是北上耀县南下三原的必经要道。若不把马额自卫队降服,他们势必没有退路。因此,黄子文便带领自卫队20多人,前往马额乡坡子村找乡长兼自卫队队长安仲阳,想把他诱到陵前乡公所缴其武器。黄子文见安仲阳不肯上钩,便打发其兄黄子祥去做安的工作。随后安排孙志正等人守在陵前乡公所,密切注意县城来电话的消息,并召集陵前各保武装到乡公所集中。他和乡自卫队队副慕天祥带领的10多人,全部武装又到马额的坡子村。黄子祥见到安后,以陵、马自卫队住在一起相互有个照应为由,说服了安。当晚,就将马额乡自卫队全部缴械,对自卫队实行“地方戒严”。次日晨,黄子文派人将马额通往三原的电话线割断,又烧毁侯家堡城门楼,起义队伍在陵前街道张贴了陕甘宁晋绥联防军司令部、政治部的布告,并抓获敌骑一旅1名军官,还活捉了2名话务员。傍晚,起义队伍集结于陵前乡小道口村,约100多人的起义部队,在黄子文等带领下连夜路过孙村、洪水、经淳化方里等地向边区方向开赴。

1947年5月9日,在淳耀县姚家河,按照中共渭北工委的要求,起义部队编为渭总第一支队,黄子祥任支队长,黄子文任副支队长。至此,一支队在渭总和三原工委领导下,活跃在边区与渭北的泾、原、富、耀、淳交界地区一带,袭击敌运输队,破坏敌通讯设施;开展游击战争,摧毁国民党地方保甲政权,宣传群众,建立人民政权;积极配合主力及其它支队伺机歼敌。一支队转战在游击区和国统区,使敌人胆战心惊。6月24日,国民党三原保安团有300人从西原准备过沟到东原,发现敌情后,黄子安立即集合部队占领有利地形,在东沟岸进行了猛烈地阻击。战斗即将结束时,黄子文带领两位战友查看战情,当他们走到村北一棵大槐树下时,黄子文不幸头部中弹,壮烈牺牲。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澿。黄子文牺牲后,战友们怀着万分悲痛的心情,将黄子文安葬在他曾经战斗过的凤凰山下。

2.jpg

三原解放后,为了告慰忠魂,1950年,党组织将黄子文的灵棺移于陵前甘露池村。中共中央西北局、关中地委、三原县委及各区都送了挽联,关中地委挽联上写着:“为人民毕生奋斗历尽艰险;战胡匪奋不顾身捐躯疆场。”这幅挽联,正是烈士黄子文一生的写照。今天,我们学习缅怀英烈,在烈士精神的感召下,为中国梦而努力前行。

       作者简介

       王放, 陕西三秦儿女红色宣讲团团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