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母亲河的幸福歌
发布人:彩虹   更新时间:2023-11-21    点击:127373次
  

张志坚


640.jpg

        黄河孕育了中华文明,是中华民族的母亲河,是中华民族世世代代赖以生存与发展的生命根源。黄河在养育中华民族的同时,也给这个民族带来了无穷的水患灾难。自古以来,黄河治理就是困扰中华民族的大难题。黄河宁,天下平。从某种意义上讲,中华民族治理黄河的历史也是一部治国史。黄河安澜、海晏河清,是中华民族的千年梦想。




       在人类发展的漫漫时空中,黄河流域的华夏祖先高擎智慧的火炬,靠着辛勤劳动和思维进化,一步步迈向人类文明的新天地。

  初始,四海八荒,洪流满溢,尧王举鲧领衔治河,他“以堵为法”,平息不了洪灾,以失败告终。舜禅位后,令禹治河,禹深思熟虑,改堵为疏导,“十三年,三过家门而不入”,成功疏导洪流入海,平息水患,“铸九鼎,分列九州”。

       禹贡河在碣石入海后,平稳流过1500余年,于公元前602年发生决口改道,由碣石入海改为渤海入海。

  公元前132年,汉武帝时期,河决 瓠子,16个郡县遭受泛滥水灾,整治后仍不稳定。王莽三年,黄河再次发生改道,其后河槽依旧动荡不宁。

  东汉时,明帝征召王景出任河务大臣。他认真勘察地形,顺应水性善低规律,选择低洼河谷,裁弯取直,并施以宽河筑堤。另外,他还重视黄河与汴渠运河的联动使用,合理开设闸门等,最终成功治河。

  1128年,南宋汴京(今开封)留守杜充为阻挡金军南下,以水代兵,掘开河堤,洪水漫溢横行,使得黄河又一次背离原道,夺淮河入黄海。

  其后,黄河在开封一带又发生了第四、第五次改道。1855年,黄河在兰考铜瓦厢处决口,改黄海入海为渤海入海。

       进入民国时期,黄河依旧频繁决口改道。1933年,黄河发生了一场罕见的特大洪水。这年汛期,黄河中游地区连降大到暴雨,致使黄河干流及渭、洛、汾各支流并涨。1935年7月,山东鄄城董庄大堤溃决后,洪水淹没鲁西、苏北27个县。

        据统计,从先秦到新中国成立前2500余年的历史中,黄河发生了1500多次决口,26次改道。如上所述的6次改道是指带有入海方向性的特大改道,故俗有“三年两决口,百年一改道”之说。



       1946年,在黄河回归故道的重大事件中,中国共产党人领导的人民治理黄河事业在战火硝烟中拉开帷幕。1947年3月,花园口堵复合龙,黄河回归故道。当年汛期,解放区军民严密巡堤查水,奋勇抢险堵漏,全力迎战洪水,赢得了黄河归故后首场安澜的胜利。 

        1952年10月,毛泽东主席视察黄河。毛主席在山东济南泺口,视察了黄河重要险工堤段。之后乘专列抵达徐州,登上云龙山,眺望明清黄河故道。随后,从徐州沿陇海线一路向西,赴河南视察黄河现行河道。他在开封铜瓦厢东坝头、柳园口等地,一路察看防洪工程,询问治本方略,展望除害兴利前景。视察结束时,毛主席对河南省委领导与黄河水利委员会主任王化云嘱咐道:“要把黄河的事情办好。”从此,开启了新中国治河的崭新篇章。

       1957年4月13日,三门峡水利枢纽工程动工兴建。这是当时中国规模最大、技术最复杂、机械化施工水平最高的水利水电工程。三门峡水利枢纽工程的建设和运行实践,使人们对黄河的认识产生了一次重大飞跃,也为下一步修建黄河水利枢纽工程积累了宝贵经验。 

       此后,一系列大型黄河水利枢纽工程,犹如一颗颗明珠镶嵌在河道沿线。刘家峡、三盛公、青铜峡、盐锅峡等水利工程上马,汾河水库、陆浑水库、故县水库相继开工;天桥水电站、龙羊峡水电站开工;万家寨引水工程、小浪底水利枢纽工程开工;西霞院反调节水库工程、河口村水库等开工。



        黄河是一条多泥沙河流,水少沙多,水沙异源,水沙关系不协调,是黄河复杂难治的症结所在。2002年7月,国务院批复《黄河近期重点治理开发规划》,将“拦、排、放、调、挖”作为处理和利用黄河泥沙的方略。

       2002年7月4日,黄河首次调水调沙,随着一声令下,黄河小浪底水库多个闸门依次升起,不同层面导流洞喷涌出的巨大水流,奔向黄河下游河床。这是黄河小浪底水利枢纽工程与三门峡水利工程、陆浑水库、故县水库联手,创造出来的治河奇迹。下游东平湖与金堤河两个滞洪区的设立、兴建与完善,如两张防汛王牌,保证了济南、津浦铁路、胜利油田和下游沿河民众的安全。黄河入海口的治理,同样创造出前所未有的奇迹。

  如今,纵览黄土高原,你会看到70余年水土保持的持之以恒的效果,染绿了条条丘陵山梁,延缓与阻止了泥沙的骄横。你会看到退耕还林生发的灌木树林郁郁葱葱,看到脱贫攻坚战开创出来的绿水青山。还有历经半个多世纪在千沟万壑间兴建起来的16万余座拦泥库、拦泥沟坝、拦泥综合工程等,它们如战士一样昼夜守候在泥沙一线。

  根据2023年年初《黄河报》的两条新闻得知:近20多年来,进入黄河下游的泥沙显著减少;黄河下游的平均含沙量,比近百年来平均沙量减少百分之八十。

  可以自信地说,在小浪底调水调沙铿锵有力的号角声中,在黄土高原粗泥沙区的不断治理与优化之中,在16万余座一线拦泥拦沙工程的坚守下,在退耕还林与小康村合并迁移的国策运行中,母亲河迎来明媚和煦的阳光,迈开了幸福河康健有力的步伐!

       作者简介

640 (1).jpg

       张志坚,曾任山西黄河河务局水利高级工程师。中国作家协会会员,中国红学会员。曾出版诗集《感动黄河》、剧本《河图》、散文集《百年黄河之子》及《另说红楼》《红楼梦真相揭秘》《另解红楼梦》等著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