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类导航
渔兰
洋,是一个比较酷的汉字,说它酷,不是指书写出来的飞扬洒脱、昂首摆尾游荡飘逸之姿态,而是指它涵括的意念,指它在漫长历史脚步中的缠绕生存与发展,以及它在民族文化中经久不衰与多是被高看一眼的特殊地位,更为不可小觑的是数千年后的今日,它依旧靓丽醒目多姿多态,令当下龙子龙孙们追逐不已!
想来,在未来,我们这片大陆上的后裔们,无论如何地先进发达繁荣昌盛,它依旧会洋洋洒洒,洋洋得意,川流不息于其间。于是,古稀之年,我愈发地不敢小觑于它,只得远而望之,近而思之,小心翼翼地思虑它与我的过往!
这篇小文提笔之初,原本想写一个大点题目,脑子一热在键盘上敲出“洋为中用”四个字,因为我曾经代表黄河人飘洋过海东渡日本,到利根川河流上去观摩学习,学习外域的先进,学习我们这群“土包子”从来没有见到,更没有想到的东西;还曾随水利部团队在美参加水政管理培训,那时很激动,一路上时不时会想起领袖五十年代初对“中央音乐学院的批示”:古为今用,洋为中用,对外国科技和文学艺术,全盘接受和一概排斥都是错误的,要洋为中用,这才是正确的态度。但写下不到几行便觉有点儿空洞无物写不利落之感,于是认真思虑一番后意识到,如我这般见识与经历,说洋为中用这个硕大理念,有些头大身子细弱,思来想去改为“洋为家用”这样一个不伦不类的题目,又一番斟酌后,在前面加上“演义”二字,便觉马马虎虎可以成就此文,但最终还是修为“洋之漫议”为妥。
记得,上世纪九十年代后,开放门户的声响在条山脚下“涑水河”畔熙熙攘攘起来,古老盐池侧“中日友好农林教学基地”创办起来,我等有幸随同老局长东渡日本取经,到达日本国后,同行的基层两位老局长,站在人家的街头寻找“自己最为熟悉的破旧车”,站在人家的铁路边找寻“铁轨的接头”,站在人家的地铁大厅惊叹人家没有吵吵嚷嚷声而川流不息地登上地铁火车,更是惊叹大阪70层高的大楼内为“一棵古树保留三层楼高的空间”,其中一位曾十余年任县委通讯组长的笔杆子兼书法家局长脱口说出“这个空间是我们祖宗几辈子也买不起的东西,这能赶上?”一时大家无语,只是高山仰止般望着。
“这能赶上”四个字,让我心里沉甸甸的,失去了观摩的兴致,没想到,刚出大楼不远便是一座红色的花岗岩碑,碑基座上镌刻的字我们都认得,不由止步观望,这个字全部国人大约都认得,那是一个金光闪闪的“一”字。“一字可以作碑文?”我不由发问,那通讯组长说“万事从一开始,万丈高楼平地起,应该是这个意思”,身为团长的老局长说“日本韩国属汉字文化圈,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应该是这个古意。”
后来我们到达利根川山头,外面看层层叠翠,瀑布飞扬鸟语花香,坐上电车进入山洞腹中,却是仅有六个工程技术人员转悠的发电厂枢纽场所,军人出身的局长问“工作人员都那里去啦”,回答“在六公里外的办公楼里”,通讯组长摇头叹气,那会儿老局长的腿也不疼啦,快速的看看这边又看看那边,我只有满肚子的不舒服,我期待快去看办公楼,我的心在问“人在六公里外如何办公?”
到了办公楼,楼口摆放着一溜拖鞋,领队换上拖鞋,示意大家都换上,否则禁止入内,那是一个与我们当时的办公场所完全不一样的世界,那个世界与我们30年后今日的世界有些相似,每一个方斗中一人一部电脑,电脑中可以看到发电枢纽场地的每一个细节,那几位洞中见过的技术人员身影,会不时在电脑中闪过。
当时我没有完全弄明白,这是电子探头发回来的信息,但我意识到,这就是日本人的先进,这就是我们开放的原因。其后,我们在利根川河边水文观测站,看到了室内电脑中活生生流动的水位与流量,以及随时走入测量断面的一切外部情况,几只飞过的蜻蜓也被映入视线。后来还看到了很多,那是只有巨幅长篇方可包容下来,总之,那次东渡取经,深刻冲击了我的骄傲与自信,我意识到山溪聚为流,流汇成河,河归大海,海外是“洋”!
取经归来,热血澎湃,在路上老局长决定先买一台电脑,让年轻人见见世面!很快整个行业系统在开放的声音中飞速发展起来,最终落实到自己身上最快最大的进步就是我学会了使用电脑,在日本钢笔与蓝墨水基本快成了没用的东西,有的是铅笔与一次性用笔。
万万没有想到,那个神秘的电脑,我居然两个小时拿下,一会儿便打出了几行与书本上一摸一样的印刷汉字,四个小时后,我学会了制作幻灯片,因为我二年级时获得全乡汉语拼音二等奖,尽管我的发音几乎没有二声,没有三声,多是一声与四声的混杂音质,但是在电脑拼音软件中,我只要加一个“g”,或者去掉一个“g”就会解决规律性的症结问题。那一天我异常高兴,不是因为我学会了打字,而是我具备阿Q血缘精神,我想,原来洋玩意儿,也没啥了不起,我们祖宗创造的“汉字偏旁部首”“汉语拼音”与电脑世界这么和谐,这么一致,仿佛汉字一开始就具有一种遥远的功能与飘洋过海的转换能力与能量!
很快,香港回归,不知是谁的大思维,晋国这篇古老的土地,居然开出一列从太原晋阳城出发的专列火车直接驶向疆域之沿海广东,老局长顺应时潮,那一次局机关全体职工几乎倾巢出动,我们在香港那片被洋人殖民150余年的地方欢歌笑语彻夜难眠!
后来我参观了澳门,还在有“世界文化遗产的下龙湾”那湛蓝湛蓝的海洋岸畔,看到了没有一条像样道路的越南边境与河内,并行的机关女工会主席与我一样激动,居然为一位宾馆越南小伙发了小费,小伙子连连致谢!后来我们知道人民币在中越边境十分走红可买许多他们想要的日用商品。
再后来,我随水利部代表团在美国参加“水政培训”学习,仅是人家的污水处理,人家的“水政许可买卖”就让我们一路根在乡下的几位基层人,争吵不休,理解起来很是费劲吃力:我们嚷嚷山川河流是老天爷赋予的天然资源,怎么可以买卖,怎么可以转换;污染的发黑发臭的水在水厂转过几个池子,又一缕清澈之姿返回到河流之中,这简直不可思议!此等神奇,此等管理手段实乃不可思议,令我们惊异而又困惑,但回来不久,我这个乡下人虽然写出了上万字的培训学习报告,但着实没有吸收多少马上可以使用的东西,在我还没有全部消化之时我们行业系统水政改革步子已经开始有了发展势头与相关条例性规定逐步出台。
我体会到,基层就是基层,我们是货真价实的随尾而摆动而左右者,我们的学习与见识总是会受到来自自觉与不自觉的局限性。难怪那个“洋”字,在我们心里那么有形象,那么有分量而又须敬而远之!
但那次培训我却有一些意外收获,在美国自助餐厅,我看到小型电饼铛,只要把一杯发酵好的玉米面粉倒入,2分钟后一声铃响就可以取出来吃,我很激动对同行的河南局赵处说,这个很先进,与我们老家摊饼子的“平烻”很像,我们买一个带回去吧,他笑着说“谁带这个,郑州大超市里已经有了”,我顿时无语,我意识到我的开放只要从黄河边走到省级城市也就可以长进不少,到美国确实有些“仰止而仰止了”,但我没有想到意外却在后面,临行前一天会餐在美领队的小伙子与我同桌,问我“大姐您喜欢什么”,我回答“喜欢《红楼梦》”,他说“我老家山西五台人,我父亲也喜欢《红楼梦》,家里有一套《戚序本石头记》上面有很多批语,小时候我也读过。”我赶忙将剩余一瓶汾酒送给他,讨得他父母亲在北京的住址,就这样我开始了对于“脂批本的研究”,三个月后老人打电话要我还书,是本局小昝帮我复制了一套八开大的石头记,再后来局里年轻郑总工到北京开会把书捎给了他家,我想这也许就是我的缘分,我居然飘洋过海在美籍华人手里转得一套存有脂批的《石头记》。
那年月,还有两件发生在我身边的事情,让我常常想起,一件是刚从意大利学习回来的处长朋友,她马上决定让儿子退出本市大学学习,报名参加德语培训,两年后到德国去上学。我说,你这不是倒退吗,儿子过两年大学毕业再去不行吗?她坚决地说,那不行,那就迟了,我妹妹的儿子今年在香港读书了,我不能让我的儿子接触不到先进的东西。没有想到十年后,他的儿子又回到了她那个单位,我问她为什么?她说在国外外语基础不好,还是跟不上趟,现在感觉不如回到我俩身边心里踏实一些!
另外一件也发生在朋友身上,他不仅智慧好学,且能学以致用,唯一问题是缺乏敬畏之心,古人有“高山仰止”之语,见山而仰人之惯性,见山而止则不容易,而他则是见啥学啥,加之“一把手”三字而失去了敬畏之“止”,那一年,他走上梦寐以求之岗位,恰好赶上开放门户解放思想之机,他被上司携带在西欧几个发达国家观摩一圈后,回来告诉我,人家的环境那是什么环境,走一圈十天不用擦皮鞋,人家的树也有咱这样的,但正儿八经给人看的环境,那树不光是圆的椭圆的曲线型的还有方形的,总之人家的树一看就是先进理念管出来的,我们呢连机关院子里都没有几棵像样的树像样的花,我们必须先从绿化抓起,因为别的一下子抓不了,主要是口袋里没有钱,但是凭借我们的优势先搞环境搞绿化还是能办到的,这大面积绿化,就像是咱老家那三间房里的客厅,收拾一下,马上可以有点面子,接待个远道而来的客人看上去体面一些,大事小事一个道理。
他雷厉风行很快他单位的绿化成为全系统文明单位,很快全市开始倡导大搞透绿工程,所有单位把院墙拆掉,墙里面原有的几株冬青与树木马上显露出来,没有的,赶快栽,第二年春天走过街道后的风景让我十分敬畏他的智慧与先进性,我认识到人与人是不同的,学以致用的速度更是不同。没有想到,他的动作很大,很快低价租种了几百亩绿化品种树苗,便言,随后城建道路、重要环境、接待场所,各个方面都要大面积绿化,我搞几百亩苗圃,下一步既可以为周边发展提供最好的树苗品种,还可以为单位职工谋得工资以外福利收入……十余年过去了,不用说他的先进赢得了一个观摩交流学习的热潮,但最终他的苗圃长成了树林,他的“福利梦”变成了一个“坑”,我想了很久觉得他就像《红楼梦》中最初的薛宝钗,很需要服用“用雪水与十二种花蕊制作的冷香丸”,但是人生没有这个服用机会,他被弹出了“行政圈”,其后再没有见到他。
从此我体会到,凡异事异物敬而远之或好好观望一番也不见得没有好处,但若是没有足够的敬畏之心也是一件危险的事情,要知道高山仰止而止为关键,更需知道“洋为中用”,那洋,何止是高山而是高山意外的“洋”东西,但结果是20余年后我在黄河岸边看到了各个插上探头的观测点,我在水文站看到了一按电钮,便可以测到水位与流量等各种数值,在南水北调看到了河的跨界与纵横数个领域,看到了国家水网超乎想象的覆盖与发展!
偶尔一次,我在车站遇到跌跤朋友,他不愧为善于学习与思考者,他说,人不能异想天开,做事要脚踏实地,基层人还是少点理论多点实干为当,有几分实力干几分事业,太大了超出把控,就会失算。我问他,现在退休做什么,他说,每天教孙子学英语,看着孙子作远程英语教学对话;还说从哪里跌倒从哪里爬起来,我睁大眼睛看着他的背景,竟然找不到合适的话语安慰他,三个月后,他打电话告诉我,孙子考上了德国一所大学准备留洋,我要求他扎扎实实去学习先进东西,绝不能像我一样,“洋”了一次成为一生之疤痕!我深深叹服他不一样的格局,不一样的打算,但他就是他,有些东西别的人也不是可以学得来的。
后来我又有了一次到海边去学习的机会,我知道那不是洋,但那是真的海,它与洋,紧密连接在一起,中国历史上“洋务运动时期”著名“甲午战争”就发生在那里,大家都知道“北洋水师全军覆没”之地,那是2005年春天,黄河系统在威海山东河务局培训基地创办“处级干部拓展培训”,报道那天进入宿舍已是夜深时机,第二天大早推开窗户,汪洋大海无边无际就在眼前,我胡乱洗刷一下,马上下楼去亲近大海,因为出去的早,在海边捡拾到牡蛎、龙须菜、海星、贝壳、螃蟹,还有我最喜欢的各色晶莹透亮湿漉漉的鹅卵石子,无疑,陆地人太向往大海了,我把鞋子提在手上踩着早潮走来走去,哪一个早晨,我享受到从来没有过的高兴与快乐,没有想到,早饭后培训班成员结合到一个很大的教室中,教练要求每人填一张学员名单,姓名栏目设原名与本此培训名,有意思,我在本次培训栏目中取名“犀牛”,接下来教练按照学员表中新名字点名,并告知从今天起“谁也不准再叫什么长,什么主任等职务,只准叫新名字”随即老师开始点名,那是一次热火朝天拓展培训开始,教室里便笑声不断大家的精神一下子被拓展起来,什么神龙、飞鹰、小跟班、麻黄、刺猬等等,点到“犀牛”我赶忙举手站起来,全班大笑不止,教练看我一眼也忍不住笑起来,大约见我年长有些不好意思,便忍笑相问“这位大姐,您能否讲一下这个名字的来历吗?”
我告诉大家:我爱《红楼梦》,元妃判词‘三春争及初春景,虎兕相逢大梦归’”,兕,叫犀牛,《山海经》说“兕,在舜葬东,其状如黑牛,头上一只角”,我婆婆家门口古圈门砖雕“帝舜故里”,所以我取名“犀牛”,说罢,大家不笑了,教练说“大姐,我们向您学习,有机会给我讲讲《红楼梦》”,从那以后,“犀牛”在培训班也被叫响了,没想到,这个班结束那晚宴请大家,一位“小跟班”学员喝醉了,他是河南局的,他对着大家说“大姐,我父亲留下一套‘庚辰本重评石头记’只有78回,里面有很多红色眉批,我大连理工大学毕业,不研究《红楼梦》,回家后寄给你,下次到山西请我喝杏花村汾酒,可以吗?”一听有“脂批本红楼梦”,我便兴奋起来,马上换大杯与他干杯,引起大家鼓掌,没想到回局后很快收到了这套我从来没有见过的手抄本红楼梦,就这样 是这部书将我的研究推向一个新的台阶。
后来我反思,别人飘洋过海之后得到的是先进的东西,为什么我总是得知少而又少,大约我太保守了,但产于明清时期的《红楼梦》古抄本线索呢,这就是我与“洋”的缘分吗,为什么我从 “洋”之中得到的则是“扭回头看的古籍呢”,我不得其解,但我知道人老了,一定要去干自己喜欢的与真爱的东西,那才会有一个崭新的老来世界!
甲辰十月底于燕地石景山八角街
作者简介
张志坚,女,现年70周岁,中共党员,本科学历。退休前,任黄委会山西局水利高级工程师。现为中国作协会员、中国红学会员。曾出版《感动黄河》诗集、《河图》连续剧本。《百年黄河之子》散文集,与《另说红楼》《红楼梦真相揭秘》和《另解红楼梦》著作。近期创作长篇纪事文学《幸福黄河序章》,已交付“黄河水利出版社出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