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类导航
解读节气“大雪” • 专栏作家 张振海
一、二十四节气的追根溯源 详见概论和纵览 可参见“立冬”篇
二、二十四节气的基本概念 详见概论和纵览 可参见“立冬”篇
三、二十四节气的历法指南 详见概论和纵览 可参见“立冬”篇
2023年12月07日17:32:44节气 大雪
大
大,汉语常用字,多音字,多义字,读作dà、dài、tài,最早见于图形文字。形容事物在面积、体积、容量、数量、力量、强度、程度、年龄等方面超过一般或超过比较对象。
六朝以前,没有“太”字,“大”即是“太”tài(“大守”“大后”)。所以也是最高的,重要的,更远的。排行第一的老大。也做敬辞,古通“太”、“泰”,大人、大作、大气、大驾。
多音字,dà 天大,地大,人亦大。dài大夫,山大王。
多义字,本义:大小的“大”。
老子曰:故道大,天大,地大,人亦大。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道大。大,由“一”和“人”组成。“一”即是“大道五十,天衍四九,人遁其一”的一。 “人”是顶天立地的人。古人造字和道有关。用在某些时间、时令、天气、节假日等情况前,表示强调,表示程度深。
这里主要表示时令、天气的程度不同,超过其它。跟“小”相对。
雪
雪xuě 初见甲骨文。字形由落下的“雨”和羽毛状的雪花组成。本义指空中飘落的白色结晶体,是天空中的水蒸气冷至摄氏零度以下凝结而成的。雪是指自然现象,或指落下的物。雪是水在固态的一种形式。多为六角形。也有其它形。
中原一带古时气候较少下雪,所以甲骨文中的“雪”字并不多见。
到了金文,“雪”字发生很大变化。它的上部还是个“雨”字,下部变成了“彗”字,由两个扫帚形和一只手(彐)构成。有人认为“彗”字像手拿扫帚在扫雪,也可理解为雪花大如帚,或理解为雪是可扫的水。到了汉代,把篆书的“雨”头和“彐”(即手)底留下来,中间的两把扫帚却简省掉了。于是,楷书又相沿发展成为“雪”字。
因雪的颜色是白色的,所以“雪”字又可引申为:雪白、雪亮。
雪可以化为水,有清洗作用,所以“雪”字有除尘、洗刷的意思,如:雪耻、雪冤、昭雪。这里是名词,主要指天空中飘落的白色结晶体。
大雪
是二十四节气的第二十一个,冬季的第三个。每年阳(公)历的12月7日前后交节,太阳到达黄经255度即是。“四小”“四大”之一。大雪和小雪、雨水、谷雨、小满等节气一样,都是直接反映降水的节气。去年、今年都是12月7日。
《月令七十二候集解》:大雪,十一月节。大者,盛也。至此而雪盛矣。
解读:大雪,十一月节气,顾名思义,天气更冷,降雪的可能性更多,雪量更大,范围更广。
节气大雪与天气大雪意义不同,节气大雪是说气温显著下降且降水增多,“雪”是寒冷的产物,喻示寒雨、寒冷。天气大雪是指下雪的数量、强度。
这时我国大部分地区的最低温度都降到0℃或以下。往往在强冷空气前沿冷暖空气交锋的地区,会降大雪,甚至暴雪。
今年的中国大部分地区,从立春开始,按节气下雨,显得“风调雨顺”,恰恰在小雪与大雪之前、之间又下了雪,可谓:红梅报新春,瑞雪兆丰年!
雪似三件物事,雪有三个神仙掌管,雪又引出了一个美丽的传说。哪三事?哪三神?哪个美丽的传说?请您往下阅读并详见另篇。
三候
我国古代将大雪分为三候。大雪之日鹖鴠不鸣,又五日虎始交,再五日荔挺出。
一候,鹖鴠不鸣
解读:天气寒冷,寒号鸟也不再呜叫。
二候,虎始交
解读:老虎开始有求偶行为。
三候,荔挺出
解读:荔挺为兰草的一种,因阳气的萌动而抽出新芽。
特点
大雪时北半球各地日短夜长。最大特点是可能出现:大雪(暴雪)、冻雨(雨凇)、雾凇、雾霾、凌汛……
大雪时节,除华南和云南无冬区外,我国大部分地区已进入冬季,东北、西北地区平均气温已达-10℃以下,黄河流域和华北地区气温也稳定在0℃以下。此时,黄河流域一带已渐有积雪,而在更北的地方,则已大雪纷飞了。但在南方,却依然草木葱茏,与北方的气候相差很大。
漫天飞舞的白雪,可以净化环境和空气、消灭细菌和病毒,带来清新和美丽。堆雪人、打雪仗,给人们带来无限欢乐!
习俗
大雪时北半球各地日短夜长,因而有农谚“大雪小雪、煮饭不歇”等说法,用以形容白昼短到了家妇们几乎要连着做三顿饭的程度。
南北:大雪时节,黄河流域一带已有积雪,天气寒冷。江南则刚进入冬季,气温逐步下降,可能出现初雪。民间活动有所区别。
农村:要加强冬小麦、油菜等春花作物的田间管理,查苗补缺,中耕松土,早施农肥,培育壮苗。随着隆冬季节的临近,着手做好果树、苗木、蔬菜、花卉与家畜的保暖工作。
城市:到了大雪节气,河里的冰都冻住了,人们可以尽情地滑冰嬉戏。玩冰(溜冰、滑冰、滑雪等冰上运动)赏雪(塑雪景、装雪灯、堆雪人、打雪仗等雪中游戏)尽情享受冰雪世界的乐趣。
谚语:严冬积雪覆盖大地,它可保持地面及作物周围的温度不会降得很低,为冬作物创造了良好的越冬环境。积雪融化又增加了上壤水分含量有利农作物春季生长的需要。大雪漫天飞舞,净化空气,消毒灭菌、天地清新、环境美丽。所以人们常说,“瑞雪兆丰年”。
覆盖大地的积雪,是雨水氮化物含量的5倍,还有肥田作用。为作物越冬创造了良好条件,民间有“今年麦盖三层被,来年枕着馒头睡”。
古老的节气起源于黄河流域,南北温差较大,民间习俗活动有所区别。
大雪腌肉
“小雪腌菜,大雪腌肉”,节气一到,家家户户忙着腌制“咸货”,迎接新年。
寒冬进补
“冬天进补,开春打虎”,大雪是“冬藏”“进补”的好时节。俗话说“三九补一冬,来年无病痛”。冬令进补能提高人体的免疫功能,促进新陈代谢,使畏寒的现象得到改善。此时宜温补助阳、补肾壮骨、养阴益精。还可以常喝姜枣
汤抗寒,吃桔子、用薄荷消痰止咳、防治鼻炎等。
观赏封河
“小雪封地,大雪封河”,北方是“千里冰封,万里雪飘”的自然景观,南方有“雪花飞舞,漫天银色”,的迷人图画。河水冻住了,人们既可以观赏雪景,又可以尽情地滑冰嬉戏。
养生
大雪到来,风寒更盛,应该防范冷风寒邪的侵害。
中医认为,人体的头、脚这两个部位最容易受寒邪侵袭。
头为“诸阳之会”,手三阳经脉走向是从手到头,足三阳经脉走向是从头到足,头部是六阳经脉汇聚之处,也是阳气容易散发的部位。头部不注意保暖,血管遇冷收缩,可能会出现头晕头痛等症状,严重的甚至会导致中风。因此保暖必须从头开始。另外头、脚皮下储存有大量的免疫细胞,寒冷刺激由此入内,将会抑制人体的免疫功能,使人生病。因此大雪节气必须避寒就温,敛阳护阴,做到头暖、足暖。
俗话说“热从头上散”。头部是大脑神经中枢的所在地,每天都要消耗大量的能量。因为头部皮肤薄,血管粗和毛发多的缘故,热能的散发也特别大。因此,应特别注意头部的保暖。
俗话说“寒从脚下起”。脚离心脏最远,血液供应慢而少,热量不易被血液循环带到足部,且皮下脂肪较薄,抵御寒冷的能力较差,一旦受寒,会反射性地引起呼吸道黏膜毛细血管收缩,使其抵抗疾病能力下降,导致呼吸道感染。因此,应特别注意脚部的保暖。
民间根据温度的变化形成的增减衣物、保暖膝盖、坚持泡脚、注意健步……多吃大白菜、红萝卜、葱姜蒜……多食雪藕、雪菜、雪梨……都是很好的养生方法。
民间总结的大雪节气养生七适宜、四注意更是良方妙法。您试试。
大雪节气养生七适宜:一宜保暖。二宜健脚。三宜多饮。四宜粥养。五宜通风。六宜早睡。七宜调神。
大雪节气养生四注意:一注意起居生活。二注意食疗养生。三注意运动锻炼。四注意防寒保暖。特别要注意防护好头、颈、肩、胸、手、脚。
四、二十四节气的文化奇观 详见概论和纵览
文化贡献 详见概论和纵览
文化遗产 详见概论和纵览
文化经典 详见概论和纵览
大雪配诗词
唐•元稹诗选《咏廿四气诗》 大雪十一月节
积阴成大雪,看处乱霏霏。
玉管鸣寒夜,披书晓絳帷。
黄鐘随气改,鷃鸟不鸣时。
何限苍生类,依依惜暮暉。
唐•白居易《问刘十九》
绿蚁新醅酒,红泥小火炉。
晚来天欲雨,能饮一杯无?
唐•柳宗元《江雪》
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
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
文化杂谈 详见概论和纵览
下面更精彩
雪能激发创作灵感:
“北风卷地白草折,胡天八月即飞雪”、“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梅须逊雪三分白,雪却输梅一段香”、“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夜深知雪重,时闻折竹声。”这些耳熟能详的诗句,足见古代诗人对雪的喜爱。
瑞雪还有美丽传说:
雪似三件物事,雪有三个神仙掌管,雪又引出了一个美丽的传说。哪三事?哪三神?哪个美丽的传说?请您往下阅读并详见另篇。
雪是哪似三件物事?似盐,似柳絮,似梨花。
雪是哪三位神仙?姑射神人gū yè shén rén被誉为掌雪之神。周琼姬掌管着芙蓉城,董双成掌管着贮雪玻璃瓶。
雪又引出一个美丽的传说。
看过《喻世明言》《庄子•逍遥游》《黄帝篇》的都知道,相传人间下雪是由天上三位神仙掌管着,即:姑射神人,姑射山的得道真人,她一敲贮雪瓶,人间就开始下雪了……详见另文论述
消息来源:澳门法治报
责任编辑:陈龙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