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永远的“八一精神”——南昌八一精神研究会十年研究成果主题报告(上)
发布人:彩虹   更新时间:2024-04-07    点击:185561次
  

周根保

 

 发生在1927年8月1日的八一南昌起义,彪炳史册。

 为纪念这一历史性的壮举,毛泽东主席等老一辈革命家毅然决定将“八一”这两个字,赋予了非凡的荣誉,庄重地将其镌刻在“八一军旗”上。“八一军徽”中,更将这一天定为“八一建军节”,以表彰和纪念那些为国家和人民英勇奋斗的英雄们。

 “八一”,成了人民军队的代名词。

 蕴含在“八一”二字的精神力量——“八一精神”,如同灯塔,在人民军队近百年发展史中,熠熠生辉。

 近百年来,史学界对“八一精神”论述的文章,林林总总。

 2010年,南昌八一精神研究会在南昌成立,笔者出任执行会长。

 南昌八一精神研究会,是全国唯一一家经政府部门同意正式注册的研究“八一精神”的学术团体。

 深入探索“八一精神”,既是研究会的核心使命,也是其义不容辞的责任。

 经过十年的深入研究,我们有了更深刻的感悟:

 “八一精神”,这一永恒之光,犹如璀璨星空中的最亮之星,经历岁月流转,仍然散发出耀眼的光辉。

 它是战士们英勇无畏、坚韧不屈的品质的最高颂歌,更是坚守党的信仰、忠诚于人民信念的不朽传承。

 这种精神象征着坚定不移、锐意进取的力量,激励着一代又一代的八一战士为祖国的繁荣昌盛而不懈努力。

 “八一精神”,不仅是中华民族的瑰宝,更是我们内心深处永恒的精神支柱,引领我们不断前行,共同创造更加辉煌的未来。

 下面,笔者就研究会十年对“八一精神”研究感悟谈三点认识,供相关机构和学者研究参考。

1.jpg

一、对“八一精神”定位的探索

 所谓“定位”,是指确立某一事物在其历史长河中的独特地位。在探讨“八一精神”时,明确其历史定位,自然成为我们的首要任务。

 为何要把人民军队的革命精神冠名“八一精神”?

 经过长达十年的深入研究,我们一直在探索这个问题,寻求答案。

 人民军队的建军节,可以用“八一”冠名;

 人民军队的军旗、军徽也可以用“八一”冠名;

 为何人民军队所孕育的革命精神,以“八一”命名,在党史、军史领域却遭质疑……

2.jpg

 这是我们百思不得其解之“迷”……

 原因在哪里呢?

 让我们走进历史,看看老一辈革命家,是如何诠释“八一”二字的厚重含义?

 早在1933年7月11日,由毛泽东签署的《关于“八一”纪念运动的决议》中指出:

 “中国工农红军即由南昌暴动开始逐渐在斗争中生长起来……规定以每年‘八一’为中国工农红军纪念日。”①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称之“八一建军节”。

 1949年3月13日,中共七届二中全会通过毛泽东起草的《关于军旗的决议》,②从此,“八一”成为中国人民军队军旗的标志。

 新华社于当天发表社论《把人民军队的军旗插遍全中国》。文章指出:“中国人民解放军自从1927年8月1日南昌起义诞生以来,中国人民从此有了自己的武装力量……人民解放军的军旗和军徽,不但是人民解放军的标志,也是我们人民民主的新国家的重要象征。”

 从此,“八一”,不仅成为人民军队的标志,也是人民军队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听党指挥,能打胜仗,作风优良的精神力量的象征。

 1985年,聂荣臻为南昌八一起义纪念馆题词:

 “南昌起义精神永放光芒”!③

 南昌起义,又称八一起义,也称八一南昌起义。

 南昌起义精神,自然可同称八一起义精神,即人们习惯称谓“八一精神”。

 如同八一军旗是人民军队的标志;“八一精神”,名正言顺应称为人民军队精神的代名词。

 用“八一精神”冠名人民军队革命精神,不仅符合这一历史事实,更符合人民群众的认识和情感。

 论从史出,我们从研究八一起义史料中,特别感悟到:

 将人民军队革命精神,冠名为“八一精神”,不仅是对八一起义这一历史事件的纪念,更是对人民军队革命精神的肯定和传承。

 特别在今天,科学定位“八一精神”,更是落实习近平总书记百年强军思想的本质要求。

 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人民军队,在不同历史时期,已形成一系列革命精神,既各有侧重,又各具特色。

 八一南昌起义所孕育的“八一精神”,是以毛泽东、周恩来、朱德为代表的共产党人首创的人民军队精神。它是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中国共产党人的一种原创性精神形态,浸润了中华民族精神的血脉基因,深刻地烙上了以毛泽东、周恩来、朱德为代表的共产党人精神风貌的印记,具有超越时空的强大生命力。它的精髓内涵,今天仍然是我们建设世界一流军队的重要精神资源。

 习近平总书记在建军90周年庆典会上发表重要讲话时,在总结我军历史功勋的基础上,对新时期把人民军队建设成为世界一流军队,提出了六个方面具体要求。其中不少内容,就是“八一精神”超时空、在新时代的具体体现。

3.jpg

2017年8月1日,庆祝中国人民解放军建军90周年大会在北京人民大会堂隆重举行。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在大会上发表重要讲话(新华社记者 鞠鹏 摄)

 如,强调“推进强军事业,必须毫不动摇坚持党对军队的绝对领导”,党对军队的绝对领导,“是人民军队的建军之本、强军之魂。”④

 历史表明,人民军队自诞生之日,就在党的旗帜下前进。南昌起义的全过程,呈现了将士们坚定信念、听党指挥的格局。八一起义将士所表现的坚定信念、听党指挥的忠贞精神,恰是习近平总书记强调的建军之本、不朽军魂。

 坚守理想,听党指挥,过去、今天、将来,都是人民军队永志不忘的红色血脉。

 又如,强调“推进强军事业,必须坚持和发展党的军事指导理论,不断开辟马克思主义军事理论和当代中国军事实践发展新境界”,并特别指出:要“在实践上大胆探索,在理论上勇于突破”。⑤

 当年,南昌起义正是以周恩来为书记的前敌委员会,从中国实际出发,摆脱共产国际的羁绊,以力挽狂澜、敢为人先的英雄气概,“打响第一枪”,开创了中国土地革命战争的新纪元。南昌起义将士敢为人先、开拓创新的首创精神,与今天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是一脉相承,都是推进建设世界一流军队、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强大精神动力。

再如,强调“必须坚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人民军队要“牢记为人民扛枪、为人民打仗的神圣职责”。⑥

 南昌起义的根本目的,是“救国救民”。南昌起义的这一目的及其实施,构建了人民军队的最初的宗旨。这一宗旨,在南昌起义全过程得到了充分体现。从此,我军服务人民、为民奋斗宗旨的铸造框架落定。

 为践行这个理想、目标,南昌起义将士们,前仆后继,浴血奋战,百折不挠,历尽挫折,实现了“朱毛会师”,走上了以农村为中心的“工农武装割据”的正确道路。

 这种力挽狂澜、百折不挠的拼搏精神,既是人民军队固有品格,更是我们今天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强军之路,把人民军队建设成为世界一流军队的力量源泉。

 还有,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推进强军事业,特别指出“必须坚持政治建军”,“发挥政治工作生命线作用,培养有灵魂、有本事、有血性、有品德的新一代革命军人”。

 南昌起义,是在大革命失败后白色恐怖严峻形势下爆发的,起义将士在国民党反动派的屠杀面前,没有被吓倒,被征服,被杀绝。他们从地上爬起来,揩干净身上的血迹,掩埋好同伴的尸首,又继续战斗了……这种不怕牺牲的大无畏英雄气概,正是今天“四有”新一代军人血性基因的鲜明写照。

 在起义军主力失败后,起义军余部凸显的坚韧不拔、一往无前的拼搏斗志,更是习近平总书记倡导的人民军队血性胆魄的生动写照,更是人民军队今天必须大力弘扬敢打必胜英雄气概的升华。

综上,南昌起义以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派屠杀政策、打响第一枪的英雄壮举,不仅诞生了一支新型人民军队,而且揭开了人民军队军魂铸造序幕。

 这种英雄壮举,正是我们今天建设世界一流军队的力量源泉。

 总之,科学定位“八一精神”,有利于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走中国特色强军之路重要指示精神。

此外,科学定位“八一精神”,也是南昌起义历史地位所决定的。

 历届党的领导人,历来十分重视革命精神的总结、归纳和弘扬。

 习近平总书记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大会上,首次提出并阐述了伟大建党精神的丰富内涵和深远意义。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一百年来,中国共产党弘扬伟大建党精神,在长期奋斗中构建起中国共产党人的精神谱系,锤炼出鲜明的政治品格。”

 历史已经表明:伟大的“八一精神”,是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人民军队革命精神的历史源头。

 从历史事实看,八一起义的历史地位、历史价值和深远的历史影响,不仅仅在于几天和二百多天伟大创举的历史过程,更深层面、最具根本性的是“这一伟大事件”所产生的伟大精神。

 有的学者认为,井冈山精神已涵盖了“八一精神”。这个观点是片面的。

 南昌起义和井冈山斗争既有联系,又有区别,其共性在于都是我们党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革命具体实践相结合的产物,都是武装夺取政权的伟大尝试,贯穿其中的精髓是一脉相承的;其区别在于对武装斗争具体形式的探索。

 正是有了八一起义、秋收起义、广州起义的实践和总结,才有了“武装夺取政权、农村包围城市”的新升华。

 习近平总书记在建军90周年讲话中,特别指出:

 “南昌城头的枪声,像划破夜空的一道闪电,使中国人民在黑暗中看到了革命的希望,在逆境中看到了奋起的力量。南昌起义连同秋收起义、广州起义以及其他许多地区的武装起义,标志着中国共产党独立领导革命战争、创建人民军队的开端,开启了中国革命新纪元。”⑦

 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讲话,为我们正确认识八一起义的历史地位、历史价值和蕴含其中的革命精神提供了科学指导。

 十几年的研究中,我们更深刻感到,真正读懂“八一”二字伟大历史意义,毛泽东是第一人。

 1948年2月,军委提出全军统一军旗,向全军征集军旗式样,500多个样式,但均无“八一”二字……

 周恩来后来回忆这一经过,说过这样一段意味深长的话。他说:

 “定军旗的图案的时候,正是解放战争快要取得胜利的时候,我和毛主席在一起工作,各种图案都选不上。毛泽东同志说,何必另选呢?把‘八一’两个字写上就是一个图案了。”⑧

 这一段朴实、简单而又深刻的话,不正是“八一精神”定位的诠释吗?

 军旗,誉称“军魂”,是中国人民解放军的标志,是国家武装精神力量的象征。

 在建军90周年庆典大会上,习近平总书记在揭示南昌起义历史意义时,指出:

 “当大革命如火如荼的时候,国民党反动派背叛革命、背叛人民,向中国共产党人和革命群众举起了血腥的屠刀。一时间,神州大地笼罩在腥风血雨之中,中国共产党面临被赶尽杀绝的严重危险,中国革命处于命悬一线的紧要关头。在严酷的斗争和血的教训中,我们党深刻认识到,没有革命的武装就无法战胜武装的反革命,就无法担起领导中国革命的重任,就无法夺取中国革命的胜利,就无法改变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命运。”⑨

 习近平总书记的话,字里行间,透视了一个伟大的真理:

 南昌起义,不仅是党独立领导武装斗争的开始,而且是党政治上的一次重大觉醒。

 同时,八一南昌起义播下的武装斗争火种遍及全国,并呈现燎原之势,为红军、八路军、新四军、人民解放军的发展壮大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今天,在全党、全国、全军学党史,悟思想,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新征途中,重温南昌起义历史功勋,领略“八一精神”的真谛,意义深远。(陈龙狮)

(未完待续) 


注释:

①《红色中华》第95期,1933年7月23日。

②《毛泽东年谱(1893—1949)》(修订本)下卷,中央文献出版社2013年版,第468页。

③《八一记忆》,江西人民出版社,2015年版,第205页。

④⑤⑥⑨《求是》杂志,2022年15期。

⑦《求是》杂志,2022年14期。

⑧尹家民,《南昌起义纪实》,解放军文艺出版社2007年版,第4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