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时事评论:传统文化中的“融”意
发布人:彩虹   更新时间:2024-01-27    点击:163713次
  

1.jpg

在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文化中,蕴藏着丰富多彩、博大精深的“融”的涵义。

比如:我国关于火神“祝融”的传说:“祝融,名重黎,又称祝诵,祝和。相传帝喾高辛氏时,他在有熊氏之墟(今新郑)担任火正之官,能昭显天地之光明,生柔五谷材木,为民造福。帝喾命曰祝融,后世尊为火神。”

随后,人们又逐渐地将融的涵义引申为:大明、明亮、显明、昌盛、通达、和谐、和乐、和悦、熔化、溶解、消溶、长远、长久、继续、承接等涵义。例如:《国语·郑》中,有“以淳耀敦大,天明地德,光照四海,故命之曰‘祝融’,其功大矣。”并将“祝”解释为“始也”,将“融”解释为“明也”。孔颖达在《疏》中的解释是:“明而未融,則融是大明,故爲朗也。”;在《尔雅·释古》中有“,长也。”的解释;在(汉)班固 白虎通·号》中,有“祝者,屬也;融者,續也。言能屬續三皇之道而行之。”(清)王筠 《菉友肊说》:“祭之明日又祭謂之融,是繼續之義也。”的解释,等等方面。

由此,还逐步形成了许多相应词汇。例如:表示通明、透彻、显明之意的“融彻”“融徹”“融显”“融泄”;表示融合、通达之意的“融通”“融达”;表示融通、和洽之意的“融浃”;表示融会、融合、贯通之意的“融会贯通”;形容和悦情态的“融怡”;描述和顺、快乐、高朗、和乐样子的“融然”;形容情感和顺、舒畅的“融浑”“融和”“融畅”;表示人际关系融合而没有隔阂抵触或表示感情和睦,没有隔阂的“融洽”,以及表示人际关系结合密切的成语“水乳交融”;表示熔化、溶解、消溶之意的“融化”“融解”;表示消失、化解、通解、解释之意的“融释”;表示长远、长久、继续、承接之意的“融远”“融昭”“融承”“融续”等词汇。

人们也都会查到、学到、记得以下用语、记载、描述、论述、评论和诗词、佳句,并领悟其中丰富而精深的内涵:

《墨子·备蛾傅》中的“以車兩走,軸間廣大,以圉犯之,融其兩端以束輪。”(晋)常璩 《华阳国志·汉中志·涪县》中的“孱水出孱山,其源出金銀

礦,洗,取火融合之,爲金銀。”

(宋)何薳著的《春渚纪闻·点铜成庚》中的“復取白藥少許投之,砂始融,出火視之,真金也。”

(宋)陆游《岳池农家》中的:“泥融無塊水初渾,雨細有痕秧正緑。”

三国时期,魏国的何平叔(晏)所做的《景福殿赋》中的“绵蛮黮,随云融。”

南宋词人吴文英所作的《梦窗丙稿西河词》中的“春乍霁,清涟画舫融泄。”(清)钱谦益《范太公八十序》中的“匡床坐談,石鼎聯句,融融洩洩。”或“融融泄泄。

(明)宋濂的《白云稿》序中的“經乃聖人所定,實猶天然日月星辰之昭布,

山川草木之森列,莫不繫焉,覆焉,皆一氣周流而融通之。

(明)王廷相的《慎言·小宗》中的“强率害質直,詭隨害融達。

《朱子全书·学三》中的“举一而反三,闻一而知十,乃学者用功之深,穷理之熟,然后能融会贯通,以至于此。”

(清朝姚鼐《汶上舟中》中的“微波夕照融當面,飛鳥長空近好懷。”

(晋)陶潜《晋故征西大将军长史孟府君传》中的“至於任懷得意,融然遠,傍若無人。”

《晋书·隐逸传·陶潜》中的“其親朋好事,或載酒肴而往,潛亦無所辭焉。每一醉,則大適融然。”

(明)唐顺之《大观草堂记》中的“方吾之心閒無事以逍遥乎草堂,而觀於魚鳥之飛鳴而潛泳,煙雲之出没而隱映,融然若有凝於精,爽然若有釋於神,是以物無逆於目,目無逆於心,心無逆於物。”

(唐)杜牧 《杜秋娘诗》中的“低鬟認新寵,窈裊復融怡。

郑嵎所作的《津阳门诗》中的“画轮宝轴从天来,云中笑语声融怡。”(唐)李朝威 《柳毅传》中的“俄而祥風慶雲,融融怡怡,幢節玲瓏,簫韶以隨。”

(唐)黄滔 《大唐福州报恩定光多宝塔碑记》中的“萬乘臣其職,四隣視其睦,百姓天其政,故一川之鏡,如靈臺之月,如融融怡怡,愉愉熙熙。”

(唐)张登《小雪日戏题绝句》中的“融和長養無時歇,卻是炎洲雨露偏。”(前蜀)毛文锡《接贤宾》词中的“香韉鏤襜五花驄。值春景初融。流珠噴沫,躞蹀汗,血流紅。”

李商隐《为裴懿无私祭薛郎中文》中的“靈臺委鑒,虚空融和。”

《再生缘》第四一回:“竹窗微透融和日,山徑循迴寂寞岩。”;

(汉)应劭《风俗通·穷通·太傅汝南陈蕃》中,就有“唯虞卿逼於彊秦,獨善其身,纘述篇籍,垂訓後昆。昔子夏心戰則癯,道勝如肥,何必高位豐爵以爲融懿也。”;

《左传·隐元年》中的“大隧之中,其乐也融融。

杜牧《阿房宫赋》中的“歌台暖响,春光融融。”

李白《拟古》中的“融融白玉辉,映我青蛾眉。”

(宋)陈亮《书赵永豐训之行录後》中的“天人報應,尚墮渺茫;上下融合,實關激勸。”

(清)平步青 《霞外攟屑·论文上·吴子华祭陆鲁望文》中的:“霏漠漠,澹涓涓,春融洽,秋鮮妍。”

杜甫《晚出左掖》中的“楼雪融城湿宫云去殿低。

孙绰《游天台山赋》中的“融而为川渎,结而为山阜。”;

(北魏)贾思勰《齐民要术·插梨》原注引《永嘉记》中“青田村民家,有一梨樹,名曰‘官梨’;子大,一圍五寸。常以供獻,名曰‘御梨’。實落地即融釋。”

(宋)吴淑《江淮异人录·耿先生》中的“反視其下,若垂酥滴乳之狀,初爲火之所融釋也。”

诗经·大雅·生民之什·既醉》中的“昭明有,高朗令终。”《国语·周语下》中的“故高朗令终,显融昭(长耀、久照)明。”

《三国志·蜀志·董允传》中的 “祗統職一紀,柔嘉惟則,幹肅有章,和義利物,庶績允明。命不融远(长久),朕用悼焉。”

北宋著名政治家、史学家司马光撰写的《温公续诗话》中,有“寇萊公 詩,才思融遠(深远)。”

辽宁绥中醒仙堂的万鹏、马立君著的《人体生理基因概论》中的“因离子配伍合成生济软组织生成程序,配勿分子组运细胞核融续组合血因分子,调育清蛋白廉育血浆髓助禾核组织基因并生组建程序公理。”

又如:我国传统文化中的“天地人和”“天人合一”的思想,讲的就是融的基本范畴和对象。“道法自然”“阴阳五行”“阴阳和,则万物育。”“天地合气,万物自生,犹夫妇合气,子自生矣。”讲的就是融的基本规律。“仁、义、忠、孝、礼、信、廉、耻、法”“实事求是”“与人为善”“求同存异”“兼相爱,交互利”“和合之道”“和睦相处”“和衷共济”“以和为贵”“宽大为怀”“宽宏大量”“”宽猛相济“有容乃大”“乾道变化,各正性命,保合太和”“世界大同”,等等,讲的就是融的具体原则或规则和追求。

在这些历史的记载、知识的沉淀、意境的表现、精神的传承和思想的发展中,都蕴涵着融通、融洽、融和、融会、融合、融化、融解、融变、融远和融续发展的文化内涵。认识、把握这些融文化的内涵,及其客观事物之间相互联系、相互依存、相互矛盾、相互制约、相互和谐、相互结合、相互融合、相互作用,相互促进、相互转化、不断融变成新、可持续发展的规律,对启迪、指导和规范现代人的思想和行为,加强和谐社会建设,促进世界和谐发展,都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责任编辑:陈龙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