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类导航
第十五届中国产学研合作创新大会隆重召开
在科技部和国家科技奖励办的支持下,经严格评审,中商协平台荣获2023年中国产学研合作促进奖。此次获奖不仅是对中商协在产学研合作领域成就的肯定,也是对中商协多年来在该领域所做工作的高度评价。中商协平台作为一个桥梁和纽带,长期以来致力于推动产学研的深度融合,有效地将企业的需求与科研机构的创新成果相结合,推动了科技成果的转化和产业升级,为我国经济社会发展作出了突出贡献。
3月17日,由中国产学研合作促进会主办的第十五届中国产学研合作创新大会在北京隆重举行,来自全国产学研界一线的千余名代表参会。大会以“产学研聚焦:新动能 新模式 新产业”为主题,探讨如何通过产学研协同创新将科教兴国、人才强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落到实处,打好关键核心技术攻坚战,发展新质生产力,支撑引领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加快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推动国家高质量发展。在此次大会上,中商协平台荣获2023年中国产学研合作促进奖。中国产学研合作创新与促进奖是经科技部和国家科技奖励办支持设立,为中国产学研界最高荣誉奖。该奖项设有“产学研合作突出贡献奖”“产学研合作创新奖”“产学研合作促进奖”“产学研工匠精神奖”“产学研合作创新成果奖”等五个子奖项,以表彰在推进政产学研金服用深度融合中作出突出贡献的先进单位及个人等先进典型,引导各类创新主体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强化社会担当,营造健康创新生态。
第十三届全国政协副主席、中国科协主席万钢,第十二届全国政协副主席、中国科学院院士、第十二届全国政协副主席韩启德,第十三届全国政协副主席辜胜阻及教育部、科技部、工信部、国家知识产权局、国家自然基金委员会、中国科学院、中国工程院、中国科协、全国工商联等“政、产、学、研、金、服、用”各界1000余代表出席大会。
全国人大常委会原副委员长、中国产学研合作促进会第二届理事会会长、两院院士路甬祥发表书面致辞。他说,产学研合作是立足中国国情,发挥新型举国体制优势,发展新质生产力,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推动高质量发展的重要途径。面对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他希望产学研界抢抓机遇,加大产学研协同创新力度,培育壮大新兴产业,超前布局建设未来产业,完善现代化产业体系,为我国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和高质量发展和中国式现代化作出新的更大贡献。
中国科协主席万钢、教育部副部长孙尧、工业和信息化副部长徐晓兰、国家知识产权局副局长卢鹏起代表相关部门致辞。
万钢主席在致辞中表示,发展新质生产力、加强创新策源、促进中国式现代化,已经成为现代和未来相当长时间内,产学研各界共同面临的一项重大而紧迫的任务。万钢指出,产学研各界要勇当科学规律的发现者,技术发明的创造者,创业创新的开拓者和创新理念的实践者。充分发挥产学研各类创新主体的优势,围绕战略方向、前沿导向、市场导向的基础研究领域,加强原始创新和颠覆性技术的创新策源能力,构建长期而稳定的支持机制,以研发布局带动产业布局,以科技创新成果重塑产业技术体系。
第十三届全国政协副主席、中国科协主席万钢致辞
孙尧副部长围绕高校人才培养在人工智能时代的机遇和挑战以及高校企业深度合作等发表了讲话。他说,产学研合作是推动科技创新的重要途径,要让更多的大学书记、校长带队走进企业,与企业家、董事长、总经理加强创新合作,让更多的企业董事长、总经理带队走进学校甚至走进高校的实验室去实际感受参观了解。他强调,企业是应用场景,也是人才需求之地,要推动高校和企业的深层次合作尤其是主要领导之间的交流合作,形成良好氛围,打造产学研深度融合的创新生态。
国家教育部副部长孙尧致辞
徐晓兰副部长从体系建设、企业培育、成果转化三个方面介绍了工业和信息化部推动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深度融合,发展高科技,实现产业化,加快形成新质生产力,取得的积极进展。她表示工业和信息化部下一步将重点持续完善产业科技创新的政策体系、加强产业科技创新能力和体系建设、强化产业链上下游协同创新、创新产学研合作机制、大力发展科技服务业、研究制定推进科技服务高质量发展的实施意见,在更深层次、更广范围促进产学研合作创新,强化部际协同、部省联动,加强与中国产学研合作促进会等社团组织的交流,为加快形成新质生产力、实现新型工业化共同努力。
国家工业和信息化副部长徐晓兰致辞
卢鹏起副局长指出,知识产权作为保护或激励创新的基本制度,既为创新赋权,又为创新赋能,是产学研合作创新的重要纽带,更是培育发展新质生产力的重要支撑。他强调,产学研合作是提升科技创新效能、推动专利转化应用的重要方式,专利转化应用专项行动部署了梳理盘活高校院所存量专利,以专利产业化促进中小企业成长,推进重点产业知识产权强链增效,培育推广专利密集型产品等四项重点任务。这都与产学研合作密不可分,我们应进一步推动产学研合作推动存量专利盘活工作并加速产业化,做优增量和提升专利质量,进一步推动产学研合作共同建设一批创新联合体,培育深化一批专利产业化样板企业,进一步推动产学研合作协同攻关一批关键核心技术,产业链布局专利链,促进产业体系自主可控、安全可靠。
国家知识产权局副局长卢鹏起致辞
会上,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农业大学校长孙其信,西安交通大学校长王树国,中国上市公司协会会长、中国建材集团有限公司原党委书记、董事长宋志平,华为集团财经首席数据科学家段戎等产学研界代表做了精彩演讲,为产学研深度融合提供了新思路。
孙其信校长作题为《以发展新质生产力为引领,推动农业强国建设》的主旨演讲,他以产学研合作创新模式解决我国种业“卡脖子”核心技术、以政产学研机制建立新型研发机构、产学研合作推动人才创新、产学研合作创新成为全社会的创新文化四个方面进行了演讲,他说,做强中国现代产业体系,除了补齐原始创新短板之外,其中一个最大的途径就是要通过产学研合作模式、合作机制和更高层级的合作创新文化来加快培育和壮大新兴产业和引领未来产业。他认为,产学研深度融合是科技创新引领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的一条有效路径。
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农业大学校长孙其信主旨演讲
王树国校长作题为《新技术革命背景下的变革与发展》的主旨演讲。首先他带领大家共同重温了党的二十大精神,强调,面对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之中要自立自强,这既关系到人才,也关系到产业,也关系到未来。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是挑战,也是机遇。其次,他分享了新技术革命的特点,即科技创新广度显著加大,科技创新深度显著加深,科技创新速度显著加快,科技创新精度显著加强。最后他以西安交通大学——西部科技创新港为例分享了搭建创新平台、促进学科交叉融合、打破学科壁垒的经验和做法,并希望大家真心做事、做真事,为强国建设贡献力量。
原西安交通大学校长王树国主旨演讲
宋志平会长作题为《产学研合作对企业创新的意义》的主旨演讲,他从做企业和上市公司协会的多年工作经验分享了个人的几点体会。他谈到,要做好产学研合作,首先学校要做好科研,向企业陆续输出一流的技术。其次,要以企业为核心,建立创新联合体。第三,要形成长期产学研合作制度。
中国上市公司协会会长主旨演讲
段戎博士作题为《大模型时代企业面临的机遇与挑战》的主旨演讲。她谈到大模型对社会带来了许多机遇和挑战,这些机遇和挑战需要学术界和产业界、企业界联合起来解决,希望企业能在新一轮科技变革中抢抓机遇、迎接挑战。
华为集团财经首席数据科学家段戎主旨演讲
王建华会长表示,本届大会聚焦新动能、新模式、新产业,围绕科技创新支撑引领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和发展新质生产力举办了千校万企协同创新推进会、产学研创新成果与产业技术需求发布会和首届工业绿色产品与绿色设计协同创新推进会,对于探索产学研用紧密结合的新模式、新机制、新途径,实现产学研的精准对接和有效对接,提升产学研合作水平和实效具有重要的促进作用。
中商协王建华会长致辞
大会隆重表彰了2023年在产学研深度融合等方面作出贡献的先进单位和个人,发布了一批新的产学研合作创新试点单位,支持建立了一批产学研用紧密结合的协同创新平台。大会还推出了一批2023年中国产学研协同创新好案例、好平台。
荣获2023年中国产学研合作促进奖获奖佳宾合影留念|左2中商协理事长戚进东
中商协理事长戚进东出席颁奖仪式
中商协秘书处负责产学研大会接待任务
中商协秘书长石琼、执行秘书长刘宇、常务秘书长温丽丽、常务副秘书长张微微、副秘书长李超、办公室主任李国谅,及中商协副会长张奕飞、黄健、徐瑞、田壵壵等参加了产学研大会。
17号下午,由中国产学研合作促进会发起,以中关村智酷、中关村发展集团作为依托单位,联合北京大学、清华大学、上海交通大学、复旦大学、浙江大学、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华中科技大学、武汉大学、北京理工大学、中国农业大学、西安交通大学、四川大学、湖南大学、中南大学、华南理工大学、山东大学、东北大学等高校作为首批共创单位,共同发起设立中国千校万企协同创新平台(以下简称“千校万企平台”)。千校万企平台首任轮值理事长单位由北京大学担任,首批共创高校和企业担任平台常务副理事长单位。
“千校万企”行动由教育部牵头,联合工业和信息化部、国家知识产权局等相关部门共同组织实施。行动以服务构建新发展格局为目标,围绕推进校企深度融合,提出“七个一批”重点任务,推动高校与龙头企业、中小企业加强产学研合作。“千校万企”行动计划利用5年时间,有组织推动1000所以上高校支撑服务10000家以上企业高质量发展。本次推进会组织了北京大学、清华大学、上海交通大学、浙江大学、华中科技大学等全国21所重点高校发布重大科技创新成果1500余项,包含北京大学的癌症诊疗一体化芯片、清华大学的生物降解新材料PHA合成技术等重大科技突破成果,以及西安交通大学氢易能源等产业化项目成果。同时,5个区域政府和产业园区发布人工智能、智能制造、生物医药产业集群创新和企业技术协同研发需求1100余项,成功实现技术供需对接超过 800余项。
本届大会是又一次全国性产学研协同创新的盛会,是总结、表彰、引领、推动的大会,也是一次政产学研用深度融合的大会。 (陈龙狮、戚进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