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追寻“隐秘而伟大”
发布人:彩虹   更新时间:2024-04-23    点击:172504次
  

春雨初霁,阳光格外温暖。

4月9日,93岁的刘维震在家人陪同下,坐着轮椅从鼓楼医院住院楼来到地面小广场晒太阳。

1.jpg

2.jpg

南京解放前夕刘维震户籍卡

“这上面的照片是我哎!那时候还是个小朋友,才15岁。”看到记者从市档案馆带来的南京解放前夕他的户籍卡仿真件,刘维震一眼就认了出来。

刘维震说,那时候国民党太腐败了,“你没有办法想象的腐败”,所以他15岁就加入中国共产党,在学校从事地下工作。

南京解放前夕,像刘维震这样的中共南京地下党员约有2000位。

75年前的4月23日,人民解放军把胜利的红旗插上“总统府”,南京解放。国民党逃离时留下154万张南京解放前夕的户籍卡。

3年前,市委党史办、市档案馆、南京大学新中国史研究院联合成立课题组,开始追寻隐藏在这些户籍卡中的中共南京地下党员。

南京解放75周年前夕,课题组的整理研究取得阶段性突破,已从中查找出842位中共南京地下党员对应的户籍卡。

一张张“小小”的户籍卡,成为他们当时在南京战斗和生活最直接的历史见证。

3.jpg

“三勤三化”

潜伏在各行业,隐蔽于群众中

步入市档案馆特藏室,靠墙两排又长又高的红色木档案柜引人注目。154万张南京解放前夕的户籍卡就收藏其中。

这些纸质户籍卡分口卡、户卡两类,历经岁月磨砺已泛黄。

口卡长14厘米、宽8厘米,上有姓名、性别、年龄、住址、本籍、寄籍、教育程度、业别、服务处所、兵役、保甲番号等信息,正反两面多达28项。

户卡除家庭外,有的以工作单位或军队编制为户,上面还增加了枪支等信息。

“南京当时是全国政治、军事、文化重要城市,这套完整翔实的户籍档案在国内绝无仅有,极具研究价值。”市档案馆宣传教育处处长王伟说。

王伟介绍,抗日战争胜利后,国民党政府于1947年至1948年开展了户口总清查和户口总复查,一方面是为城市收复和市政建设做准备,另一方面是借机清查中共南京地下党员。154万张户籍卡由此产生。

鉴于当时地下斗争的严酷性,中共南京市委正确执行党在白区的工作方针和斗争策略,要求地下党员努力做到“三勤”(勤业、勤学、勤交友)“三化”(职业化、社会化、合法化),以各种身份隐蔽在群众中。

2006年,市档案馆从市公安局接收这些户籍卡后,经过4年整理,将每张卡上的重要信息都录入电脑。这为课题组找到对应户籍卡奠定了重要史料基础。

市委党史办资政研究处处长缪慧介绍,过去的地方党史研究,着重挖掘展示了中共南京地下党组织为南京解放所作的艰苦卓绝努力,但对地下党员个人资料研究尚不够深入。

“为填补这一空白,进一步用好用活南京丰富的党史、档案资源,课题组决定以这些户籍卡为切入点,以全新视角还原中共南京地下党员的战斗轨迹,追寻他们投身革命、前仆后继的初心,更深入挖掘展示其中蕴含的伟大建党精神,更全面客观反映解放战争在南京的历史进程。”缪慧说。

大海捞针

抄录整理120万字资料

联系全国200多家单位

2021年3月,课题组开始全力推进相关研究。

“虽然做了充分准备,但实质性推进时才发现,查找中共南京地下党员的户籍卡太难了,大家常有大海捞针的感觉。”市委党史办资政研究处三级主任科员焦惠敏说。

最大的困难是,大多数中共南京地下党员为避免暴露,参加户籍登记时用了化名,数据库中检索不到。

有的虽能检索到,但常出现多张同名户籍卡,需结合档案史料再进行研判,工作量巨大。

另外,新中国成立后,许多中共南京地下党员离开南京工作和生活,原工作单位历经撤改合并,联系核对信息特别难,有时为核对一个人的信息甚至要打十几次电话联系。

市档案馆档案鉴定利用工作专项组组长金善边从书柜里抱出《南京概况》《伪中央警官学校概况》《伪首都警察厅概况》等一大摞史料摆在办公桌上,边给记者举了个例子。

4.jpg

课题组部分参考史料

“课题组都知道时任中共南京市委书记陈修良是地下党员,但一开始通过‘陈修良’和其曾用名‘陈逸仙’,在数据库中都检索不到。”金善说,之后,课题组查阅了桌上这些资料,反复研判才得知,陈修良1946年潜入南京后住在“柏焱”家,住址为“武学园3号”。

然而,课题组检索“武学园3号”仍未查到。接着,课题组又检索“柏焱”,查到5条相关信息,其中3条为“武学园37号”。

“37号和3号非常接近,我们就猜会不会是记录有误?”金善说,“武学园37号”登记的3人中,有一名女性为“程兰如”,与柏焱的关系为“戚”,业别为“家务”,本籍为浙江,让大家眼前一亮。

因陈修良也是浙江人,课题组便调出这条信息的全档,看到“程兰如”的照片辨识度很高,才最终确认她就是陈修良。而此前有关陈修良的史料中,都未提及“程兰如”这一化名。

5.jpg

南京解放前夕陈修良户籍卡

为提高效率,市档案馆专门辟出一块办公区,配置3台电脑,供课题组集中精力查找户籍卡和抄录有关信息。

目前,课题组已组织完成三轮查档,抄录并整理近1200份登记表、120万字文件和回忆文章等资料,联系全国200多家单位,赴北京、上海、天津、徐州、扬州等地查档,并采访部分健在中共南京地下党员形成口述资料。

6.jpg

2023年3月16日,课题组在上海采访中共南京地下党员陈奇

隐蔽战斗

体现的革命精神与伟大建党精神

高度契合

随着整理研究不断推进,把查找出的户籍卡和相关史料相互印证,一个个中共南京地下党员的战斗轨迹愈加清晰、人物形象愈加丰满。

缪慧感叹:“户籍卡上的中共南京地下党员身份包罗万象,但他们的战斗轨迹和体现的革命精神与伟大建党精神高度契合。”

他们中,有坚持真理、坚守理想的青年学子。

华彬清、罗炳权、杨训焕、胡润如、周延佑、柳培柏等都是国立中央大学大学生,来自五湖四海,户籍都登记在学校总户头名下。

从反甄审斗争到反美抗暴浪潮,从五二〇运动到助学运动、红五月运动,国立中央大学和金陵大学、金陵女子文理学院、国立戏剧专科学校等学校的中共南京地下党员和进步学生,始终战斗在人民民主运动前沿。

他们中,有践行初心、担当使命的“家庭党支部”。

长子王嘉谟、王嘉谟之妻傅积嘉、次子王嘉猷、三子王嘉训、四子王嘉言,户籍卡上这个家庭的5人都是中共南京地下党员,并成立“家庭党支部”,也是南京党史部门掌握的史料中唯一的“家庭党支部”。

7.jpg

南京解放前夕王嘉谟户籍卡

他们担负着秘密调研的特殊任务。其中,在市府工务局工作的王嘉谟在其他同志配合下,负责将地政局档案室中的地籍图、产权登记册等秘密带回家;王嘉猷、王嘉训、王嘉言负责走街串巷调查核实;傅积嘉负责更正。

最终,他们整理出一套国民党各级机关地籍图和登记册、一套国民党机关隶属关系及地址明细表,涉及1191个机关单位、1930处房地产,在解放和接管南京过程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他们中,有不怕牺牲、英勇斗争的情报伉俪。

情报系统负责人卢伯明,户籍卡上化名“鲁道麟”。为解决职业掩护问题,他在中央商场二楼租了个摊位,取名“利新百货商店”。妻子刘贞则化名“鲁刘氏”。

8.jpg

南京解放前夕卢伯明户籍卡

卢伯明、刘贞等情报人员多采用单线联系,打入国民党国防部二厅、联勤总司令部、空军总部电台、海军总部情报处、京沪杭总司令部、六〇兵工厂等数十个关键部门,巧妙机智获取大量极有价值的军事、政治情报。

他们中,有对党忠诚、不负人民的市委委员。

1946年4月成立的中共南京市委,除了市委书记陈修良外,还有副书记刘峰和委员朱启銮、王明远、方休,户籍卡化名分别为“汤健行”“朱金波”“王绍华”“方仲年”。方休调出后,陈慎言接任委员,户籍卡化名“陈剑华”。

其中,朱启銮1940年9月就最先潜入南京,为生存和隐蔽,曾和中共南京地下党员马卓然一起贩卖过牛肉。直到1941年底,马卓然在伪华中铁道运输公司找到工作。经马卓然帮助,朱启銮也进入一所私立中学教英语,才算取得合法身份、站住脚跟。

和一些影视剧镜头不同,当时市委全体会议很少开,往往只有3人一起开会,因为人越多越危险。出门寻人,他们常走小巷子,转弯抹角绕圈子,从不进电影院、商场、旅馆、茶楼、酒肆、公园,成功在敌人统治最严密的地方建立起强大的中共地下党组织。

追寻不止

讲好党的故事,传承好红色基因

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追寻的过程,有困难也有欣喜和温暖。

很多单位热心协助,有的亲属找到有关中共南京地下党员的珍贵资料后,主动邮寄甚至亲自送到市委党史办。

“尤其是老地下党员们对后辈的浓浓关爱,让我们深受激励。”焦惠敏说了一个印象深刻的细节——2023年4月,课题组在北京拜访潘嘉钊时,她已94周岁,行动不便,但分别时仍坚持站起来,把大家送到电梯口。

9.jpg

2023年4月17日,课题组成员在北京采访潘嘉钊老同志

树高千尺不忘根,水流万里总思源。追寻的过程,也是向革命先辈致敬、不断接受精神洗礼的过程。

户籍卡上化名“丁时熊”的中共南京地下党员丁熊,南京解放前曾遭国民党特务逮捕,直到南京解放后才获释,现住南京水西门大街,已100周岁,但接受记者采访时依然精神矍铄、声音洪亮。

10.jpg

丁熊

“看到现在南京发展这么好,中国发展这么好,我非常高兴。”丁熊认为,历史已经充分证明,只有中国共产党才能领导中国。他希望当代年轻人永远听党话、感党恩、跟党走,珍惜现在的好日子,好好工作、报效祖国。

南京大学近现代史专业博士研究生汪沛说,一代人有一代人的使命。参与课题研究时,她还在读经济学硕士。正因这一特殊经历,她更加坚定将研究方向从经济学转向了近现代史,希望能为传承红色基因、赓续红色血脉贡献绵薄之力,奋力跑好历史的接力棒。

“和老地下党员们聊起昔日峥嵘岁月时,我们能强烈感受到他们眼中闪烁着自豪的光芒、心中充满坚定的信念。”在南京大学历史学院副教授武黎嵩看来,当年,他们宁愿冒着随时可能牺牲的危险也要改变旧社会,让老百姓过上更好的日子。他们是真正有革命理想的人,是真正“隐秘而伟大”的无名英雄。他们的革命故事为培养堪当民族复兴重任的时代新人提供了丰富滋养。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高度重视党史总结、学习、教育、宣传。习近平总书记深刻指出,党的历史是最生动、最有说服力的教科书。”武黎嵩认为,南京是红色之城、英雄之城,有条件更有责任讲好党的故事、革命的故事、英雄的故事,把红色基因传承下去,确保红色江山后继有人、代代相传。

历史长河奔腾不息,中共南京地下党员等无数革命先辈用热血和生命铸就的伟大建党精神穿越时空、历久弥新。(陈龙狮)

追寻,永远在路上!

(市委党史办、市档案馆、南京大学新中国史研究院联合课题组对本文采写提供了大量帮助,特此感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