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讲好晋绥分局党校里的故事 —— 群众喜闻乐见的人民画报
发布人:彩虹   更新时间:2024-01-25    点击:162533次
  

辛洪保


       引言 
     《父辈的南下》纪念图集,
是一本功在当代、润泽后世,很有教育意义的红色教材。图文字里行间充满着浓浓的革命气息,沉淀着一段让人难以忘怀的历史。

1.jpg

       翻阅沉甸甸的红色图集画册,我看到了:解放战争时期,中国共产党从农村走向城市,由一个革命党转变成一个执政党的伟大历史转变中,中共晋绥分局党校非凡的社会地位和重要的历史作要;我看到了:经过分局党校革命大熔炉深造后,一大批用信仰武装起来的干部群体奉命出发。在南下路上,充满着酸、甜、苦、辣的生活况味;
       我看到了:南下干部为了党和人民崇高的革命事业,甘愿奉献自己青春与宝贵生命。不畏艰难险阻,不怕流血牺牲,充满血腥浓味的风雨征程;

       我看到了:在他(她)的身上,处处闪耀着伟大的“吕梁精神”光泽。

       阅卷深受启迪,随笔思绪万千。为了弘扬红色文化,传播正能量。让新时代里更多的人牢记这段红色革命历史,筑牢信仰之魂。根据纪念图集中有关事件为题材,写了几段小文章与众分享,意在“讲好晋绥分局党校里的故事,”也是献给《父辈的南下》纪念图集的一点心意。

       群众喜闻乐见的人民画报
       主席“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一文中指出“我们要战胜敌人,首先要依靠手里拿枪的军队。但是,仅仅有这种军队是不够的,我们还要有文化的军队,这是团结自己,战胜敌人必不可少的一支军队。”

       从《父辈的南下》纪念图集中,我们不难看出南下干部中,除了有上战场英勇杀敌的指战员,还有一大批用毛泽东思想武装起来的理论工作者,文艺工作者。他(她)们经常活跃在军民之间,用各种形式宣传党的方针政策,宣传共产党抗日救国的大道理。鼓舞战士斗志,唤醒民众觉悟。解放前的旧中国处于半封建半殖民社会,无论是人民军队内部,还是社会阶级层面,没有文化的人群比较多。有些同志打起仗来冲锋陷阵,不怕流血牺牲是员猛将。可是文化理论知识浅薄。甚至有的人当了大官,却还是一个大老粗。同样,人民群众中,有人种地是行家里手,可他却斗大的字不识一个。
       曾记得上世纪七十年代里政治挂帅,下乡工作队人员要求社员们学习“老三篇”,会背毛主席语录。

       在《为人民服务》文章中毛主席说:“我们的共产党和共产党所领导的八路军、新四军,是革命的队伍。我们这个队伍完全是为着解放人民的,是彻底地为人民的利益工作的。”

       然而有一个老农民大会场上由于思想紧张,只記住了半句,说我们的共产党、党、党、党,后面的话怎么也想不起来了,逗的大伙能笑破肚皮。

       还有一位,他不会说无产阶级和资产阶级两条路线。工作人员问他是那两条路线斗争时,他说:反正是一条红线,一条黑线。

       更有一妇女,当工作队人员考问她,山西省委书记是谁?她顺口说是村支部书记。

       七十年代里农村没文化者较多,部队里没文化的战士也不少。我是七三年兵,次年担任班长。开班务会学习发言时,没文化的战士往往不仅怕发言,更表在还未张口汗先流,紧紧张张,结结巴巴。

       要求写学习心得,笔记本上只有几个王八型字,不是少胳膊,就是少腿。由此可见,旧中国社会阶层文化教育是多么落后。

4.jpg


       红军时期,对群众宣传工作形式主要有两种。一种是刷写醒目标语,二是表快板、唱歌曲。军队中靠领导战时动员讲话,搞忆苦思甜教育。解放战争时期,经过延安抗大、鲁艺、部队艺术学校等学习培训后,军人的文化素质,演艺水平都有了很大提高。此时,已能演出“白毛女”、“刘胡兰”等一大批歌舞戏曲节目了。

5.jpg

       而在中共晋绥分局直接领导下,一份深受边区人民群众喜闻乐见的《人民画报》创刊了,时间为1946年元月。然而由于战时条件有限,1947年5月被迫停刊。一年多的时间里,曾出版了画报33期,出刊量最高时竟达四千份。

6.jpg

       阅读《父辈的南下》晋绥《人民画报》篇,分局党校三部科长陈彬同志的原创佳作,“吳城人民热心看护伤员”。图文并茂,深深吸着我。画报是时代的产物,必然有厚重的时代烙印。它真实的反映了革命战争时期,人民军队与人民群众建立有一种深厚的、牢不可破的鱼水情关系。
       画报中人民群众为了照护好人民子弟兵,八路军战士负伤后,自己甘愿住寒房,也要把热炕留给伤员住。洗衣做饭不怕累,接屎接尿不嫌脏。不是亲人胜似亲人,正是人间自有大爱在。军爱民、民护军深厚的阶级情感,融化为一股坚不可摧的革命力量。

       正如毛主席说:“军民团结如一人,试看天下谁能敌。”自古说:得民心者得天下,失民心者失江山。我闭卷静思,心想,这就是蒋介石反动统治集团,失去民心必然会走向失败的根本原因所在吧。

     作者简介:
      辛洪保,山西省临汾市尧都区金殿镇峪口村人,生于1954年,初中文化。1973年入伍,1974年入党,历任战士,副班长,班长,副排长。1977年退伍,曾任村党支部书记,村委主任等职。喜好文学,业余时间编著有《峪口村史话》、《金殿古落趣闻》、《金殿红色记忆》等书。

      责任编辑:陈龙狮